面孔性别二态线索影响招聘决策的眼动与行为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文献综述 | 第8-20页 |
1.1 面孔知觉与社会判断 | 第8-11页 |
1.1.1 面孔识别的内部机制 | 第8-10页 |
1.1.2 面孔与社会知觉的相互作用 | 第10-11页 |
1.2 性别二态线索与面孔偏好 | 第11-18页 |
1.2.1 性别二态线索概念 | 第11-12页 |
1.2.2 性别二态线索与面孔吸引力 | 第12-14页 |
1.2.3 性别二态线索与择偶意愿 | 第14-15页 |
1.2.4 性别二态线索与选民投票意愿 | 第15-17页 |
1.2.5 性别二态线索与人才选拔 | 第17-18页 |
1.2.6 性别二态线索与性别刻板印象 | 第18页 |
1.3 面孔偏好的眼动实验研究 | 第18-20页 |
2.研究构思 | 第20-23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20-21页 |
2.2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 第21页 |
2.3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2.3.1 理论意义 | 第21页 |
2.3.2 实践意义 | 第21-22页 |
2.4 研究设计 | 第22-23页 |
2.4.1 研究思路 | 第22页 |
2.4.2 实验范式 | 第22-23页 |
3.实验1:眼动实验研究 | 第23-29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3页 |
3.3 研究设计 | 第23页 |
3.4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3.4.1 被试 | 第23页 |
3.4.2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3.4.3 实验程序 | 第24-25页 |
3.4.4 统计分析 | 第25页 |
3.5 研究结果 | 第25-28页 |
3.5.1 面孔性别二态性、面孔吸引力评价 | 第25页 |
3.5.2 行为指标分析 | 第25页 |
3.5.3 眼动指标分析 | 第25-28页 |
3.6 讨论 | 第28-29页 |
3.7 研究结论 | 第29页 |
4.实验2:基于不同面孔图片材料的行为实验研究 | 第29-33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29页 |
4.3 实验2a | 第29-31页 |
4.3.1 实验设计 | 第29页 |
4.3.2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4.3.3 结果 | 第30页 |
4.3.4 讨论 | 第30-31页 |
4.4 实验2b | 第31-33页 |
4.4.1 实验设计 | 第31页 |
4.4.2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4.4.3 结果 | 第32页 |
4.4.4 讨论 | 第32-33页 |
4.5 研究结论 | 第33页 |
5.总讨论 | 第33-35页 |
6.研究总结 | 第35-37页 |
6.1 不足与展望 | 第35-36页 |
6.2 研究总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4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