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公安行政工作论文

110非警务警情处置策略探究--基于R市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9-15页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第9-10页
        1.研究背景第9-10页
        2.研究价值第10页
    (二) 研究现状和研究综述第10-13页
        1.研究现状第10-11页
        2.研究综述第11-13页
    (三)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3-15页
        1.研究思路第13页
        2.研究方法第13页
        3.创新之处第13-15页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5-22页
    (一) 相关概念第15-17页
        1.110第15-16页
        2.非警务警情第16-17页
        3.110 接处警中非警务警情第17页
    (二) 治理理论第17-22页
二、R市110非警务警情处置第22-26页
    (一) R市概况第22页
    (二) R市110非警务警情总体状况第22-24页
        1.R市110非警务警情接处警统计第22-23页
        2.R市110非警务警情案例第23-24页
    (三) R市110非警务警情处置状况第24-26页
三、110非警务警情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第26-29页
    (一) 110非警务警情处置产生的原因第26-27页
        1.110 接处警相关法律依据和规定缺位第26页
        2.社会联动机制“联”而不动第26-27页
        3.社会公众认知错误第27页
        4.工作人员能力欠缺、非警务警情辨识度不高第27页
    (二) 110非警务警情带来的影响第27-29页
        1.造成有限警力资源浪费,增加警察负担和压力第27页
        2.处置效果不理想,滋生更多问题第27-28页
        3.影响警民关系第28页
        4.与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和法治社会不相适应第28-29页
四、破解110非警务警情处置困境的探索第29-36页
    (一) R市公安局110非警务警情处置创新实践第29-32页
        1.R市公安局110非警务警情处置创新实践第29-30页
        2.R市J县公安局110非警务警情处置创新实践第30-32页
    (二) 其他省市公安机关110非警务警情处置创新实践第32-34页
    (三) 110指挥中心建设、接处警立法规范化建设第34页
        1.加强110报警中心自处能力建设第34页
        2.立法明确规范110接处警职责、权限、范围第34页
        3.进一步规范对于恶意滋扰110报警中心行为惩治措施第34页
    (四) 建立非警务警情标准界定机制第34-35页
    (五) 加大宣传,矫正社会公众对“全能警务”认识的偏差第35-36页
        1.定期开展座谈会,利用社区警务宣传有限警务第35页
        2.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等新闻媒介宣传有限警务第35-36页
五、社会联动破解非警务警情处置困境第36-40页
    (一) 探索社会服务联动体系运行机制建设第36-37页
        1.实现全社会的应急联动体系第36页
        2.实现非警务警情处理的信息化建设第36页
        3.实现多救助服务平台的对接,完善对接机制第36页
        4.搭建社会联动服务体系第36-37页
        5.加强110非警务警情社会面宣传力度第37页
    (二) 社会联动体系建设中的工作建议第37-40页
        1.发挥政府其他部门以及社会联动的力量共同解决社会问题第37-38页
        2.在治理方式上实现多样化第38页
        3.公共治理理论中强调网络社会组织之前的平等对话和系统合作第38页
        4.借力政府公共管理改革破解110非警务警情处置难题第38-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乡贤参事会:乡村转型中政社协同治理的一种新选择
下一篇:服务型公安机关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S区公安局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