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理论意义 | 第11页 |
2.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一、农户贷款担保概述 | 第13-20页 |
(一) 农户贷款的概念及其特征 | 第13-15页 |
1.农户及农户贷款的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2.农户贷款需求特征 | 第14页 |
3.农户贷款风险特征 | 第14-15页 |
(二) 贷款担保概述 | 第15-17页 |
1.贷款担保的概念 | 第15页 |
2.贷款担保的基本要素 | 第15-16页 |
3.贷款担保的功能 | 第16-17页 |
(三) 农户贷款担保的有效性分析 | 第17-20页 |
1.担保人的主体身份有效性 | 第17页 |
2.担保物的合法有效性 | 第17页 |
3.担保人的担保能力有效性 | 第17-18页 |
4.担保人的信用担保有效性 | 第18页 |
5.担保合同实施有效性 | 第18-19页 |
6.担保的其他相关因素有效性 | 第19-20页 |
二、国外农户贷款担保的比较分析 | 第20-25页 |
(一) 国外农户贷款担保的运行状况 | 第20-22页 |
1.印度 | 第20-21页 |
2.孟加拉 | 第21-22页 |
3.巴西 | 第22页 |
(二) 国外农户贷款担保的启示 | 第22-25页 |
1.创新多元化的担保模式,实现农户贷款担保多样性解决机制 | 第22-23页 |
2.发展贷款保险,有力分散农户贷款风险 | 第23页 |
3.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保证农户贷款担保健康发展 | 第23页 |
4.完善配套措施和法律制度,为农户贷款担保保驾护航 | 第23-24页 |
5.政府出台支持措施,促进农户贷款担保发展 | 第24-25页 |
三、我国农户贷款担保的现状及困境 | 第25-34页 |
(一) 农户贷款担保的现状 | 第25-27页 |
1.农户贷款需求大但资金来源渠道窄 | 第25-26页 |
2.农户贷款担保方式单一且缺乏创新 | 第26-27页 |
3.鼓励金融机构放贷的政策多,改善农户贷款担保条件的政策少 | 第27页 |
(二) 农户贷款担保的困境分析 | 第27-30页 |
1.缺乏有效的担保人 | 第27页 |
2.缺乏有效的担保物 | 第27-28页 |
3.缺乏有效的担保机制 | 第28-30页 |
(三) 造成农户贷款担保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30-34页 |
1.土地权能不完整 | 第30页 |
2.现行法律制度限制 | 第30-31页 |
3.担保物流通市场制度不健全 | 第31-32页 |
4.土地附着物及相关动产难以抵押 | 第32页 |
5.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 | 第32-33页 |
6.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 | 第33-34页 |
四、构建我国农户贷款多层次担保体系的主要对策 | 第34-43页 |
(一) 完善农户贷款担保法律体系 | 第34-36页 |
1.推进农村土地确权赋能 | 第34-35页 |
2.推进相关规定的废改立释 | 第35-36页 |
3.设置完善的事后救济机制 | 第36页 |
(二) 构建农村土地证券制度盘活不动产抵押担保 | 第36-38页 |
1.构建农村土地使用权证券制度 | 第36-37页 |
2.构建农村土地抵押贷款证券制度 | 第37页 |
3.构建农村土地使用权信托制度 | 第37-38页 |
(三) 扩大农户贷款第三方担保人范围 | 第38-40页 |
1.农产品采购企业作为第三人担保 | 第38-39页 |
2.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作为第三人担保 | 第39页 |
3.专业担保机构作为第三人担保 | 第39-40页 |
(四) 完善农户信用征信体系 | 第40-41页 |
1.完善农户联保贷款信用评价机制 | 第40页 |
2.构建统一的农户信用征信系统平台 | 第40-41页 |
(五) 完善农户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 第41-43页 |
1.完善农业保险机制 | 第41页 |
2.政府设立农户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基金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