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超级稻春优84重组自交系遗传图谱构建及其籽粒和叶片性状QTL定位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2-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27页
    1.1 水稻遗传图谱构建第14-18页
        1.1.1 DNA分子标记分类与选择第14-16页
        1.1.2 常用QTL作图群体类型选择及群体大小第16-17页
        1.1.3 作图群体的构建第17页
        1.1.4 水稻分子遗传图谱研究进展第17-18页
    1.2 QTL定位第18-20页
        1.2.1 QTL定位原理及方法第18-19页
        1.2.2 水稻QTL定位第19-20页
        1.2.3 QTL精细定位与克隆第20页
    1.3 水稻重要株型性状遗传研究第20-23页
    1.4 水稻粒型性状遗传研究第23-26页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6-27页
第二章 水稻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第27-40页
    2.1 实验材料第27页
        2.1.1 RIL遗传群体构建第27页
        2.1.2 实验涉及试剂与相关仪器设备第27页
        2.1.3 实验材料田间种植与管理第27页
    2.2 试验方法第27-30页
        2.2.1 水稻叶片DNA提取第27-28页
        2.2.2 PCR扩增反应及凝胶电泳检测第28-29页
        2.2.3 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第29页
        2.2.4 多态性筛选及基因分型第29-30页
        2.2.5 遗传图谱构建与分析第30页
        2.2.6 遗传连锁图谱作图第30页
    2.3 结果及分析第30-39页
        2.3.1 2016 年杭州、海南两地双亲及RIL群体重要株型性状分析第30-32页
        2.3.2 2016 年杭州、海南两地双亲及RIL群体粒型相关性状比较第32-36页
        2.3.3 双亲多态性分析第36页
        2.3.4 基因型数据分析第36页
        2.3.5 RIL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第36-39页
    2.4 结论与讨论第39-40页
        2.4.1 结论第39页
        2.4.2 讨论第39-40页
第三章 水稻粒型性状QTL定位第40-52页
    3.1 实验材料第40页
        3.1.1 供试材料第40页
        3.1.2 实验涉及试剂与相关仪器设备第40页
        3.1.3 材料种植及处理第40页
    3.2 实验方法第40-41页
        3.2.1 农艺性状调查第40页
        3.2.2 QTL定位方法第40-41页
        3.2.3 差异位点dCAPs分子标记引物设计第41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1-50页
        3.3.1 2016 年杭州、海南两地RIL群体粒型性状分布第41页
        3.3.2 2016 年杭州、海南两地RIL群体粒型性状相关性分析第41-43页
        3.3.3 粒型相关性状QTL检测第43-48页
        3.3.4 双亲已克隆粒型主效QTL等位基因序列差异分析及分子标记验证第48-50页
    3.4 结论与讨论第50-52页
        3.4.1 结论第50页
        3.4.2 讨论第50-52页
第四章 水稻株型和叶片形态QTL定位及叶长调控基因qLL9的精细定位第52-65页
    4.1 实验材料第52页
        4.1.1 供试材料第52页
        4.1.2 实验涉及试剂与相关仪器设备第52页
        4.1.3 材料种植及处理第52页
    4.2 实验方法第52-54页
        4.2.1 农艺性状调查第52-53页
        4.2.2 Indel标记引物设计第53页
        4.2.3 RNA的提取第53页
        4.2.4 水稻叶片RNA反转录成cDNA第53-54页
        4.2.5 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候选基因的表达量第5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4-64页
        4.3.1 2016年杭州、海南两地RIL群体株型性状分布第54-55页
        4.3.2 2016年杭州、海南两地RIL群体株型性状相关性分析第55-57页
        4.3.3 株型相关性状的QTL检测第57-62页
        4.3.4 叶长主效QTLqLL9的精细定位第62-63页
        4.3.5 候选基因的预测第63-64页
    4.4 结论与讨论第64-65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65-67页
    5.1 水稻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第65页
    5.2 水稻粒型性状QTL定位第65页
    5.3 水稻株型和叶片形态QTL定位第65-66页
    5.4 叶长主效QTLqLL9的精细定位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8页
附录第78-80页
致谢第80-81页
作者简历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用于负载隔离的分入串出可收敛电池成组系统
下一篇:冻融过程对5种长白山森林土壤碳氮转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