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1 引言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 本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17页 |
1.4 研究的可能创新点 | 第17-18页 |
2 论文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系统论 | 第18-19页 |
2.1.1 系统与系统化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系统中的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关系 | 第18-19页 |
2.2 自组织理论 | 第19-22页 |
2.2.1 耗散结构理论 | 第19-20页 |
2.2.2 协同理论 | 第20-21页 |
2.2.3 超循环理论 | 第21-22页 |
3 我国金融服务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 第22-31页 |
3.1 金融服务业集群的识别 | 第22-25页 |
3.1.1 金融服务业集群识别指标的选取 | 第22-23页 |
3.1.2 金融服务业集群的识别方法 | 第23-25页 |
3.2 我国金融服务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 第25-31页 |
3.2.1 区域层面的分析 | 第25-27页 |
3.2.2 省域层面的分析 | 第27-31页 |
4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金融服务业集群形成与发展分析 | 第31-38页 |
4.1 金融服务业集群形成耗散结构所具备的自组织性条件 | 第31-34页 |
4.1.1 开放性条件 | 第31页 |
4.1.2 远离平衡态条件 | 第31-33页 |
4.1.3 导致突变发生的非线性作用条件 | 第33-34页 |
4.2 金融服务业集群的自组织演进阶段及发展动力分析 | 第34-38页 |
4.2.1 金融服务业集群的自组织创生阶段 | 第34页 |
4.2.2 金融服务业集群的自组织汇聚阶段 | 第34-35页 |
4.2.3 金融服务业集群的自组织进化阶段 | 第35-38页 |
5 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形成及进化的自组织分析 | 第38-43页 |
5.1 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发展现状 | 第38-39页 |
5.2 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 第39-40页 |
5.2.1 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自组织创生阶段 | 第39页 |
5.2.2 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自组织汇聚阶段 | 第39页 |
5.2.3 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自组织进化阶段 | 第39-40页 |
5.3 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发展经验 | 第40-43页 |
5.3.1 自组织创生阶段:开放的市场和优越的环境 | 第40-41页 |
5.3.2 自组织汇聚阶段:集群内协调发展,维持竞争性与协同性并存 | 第41页 |
5.3.3 自组织进化阶段:创新驱动,增强竞争力 | 第41-43页 |
6 我国金融服务业集群发展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 第43-45页 |
6.1 我国金融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 第43-44页 |
6.1.1 抓住机遇,提高市场开放水平 | 第43页 |
6.1.2 协调集群间发展,增强集群内非线性作用 | 第43页 |
6.1.3 追求创新,提升竞争力,远离平衡态 | 第43-44页 |
6.1.4 政府颁布政策、加强监管与支持人才引进 | 第44页 |
6.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