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我国个人所得税综合税制改革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2-14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12-13页
        1.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理论第14-18页
        1.2.1 国外研究理论第14-16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8-19页
        1.3.1 研究的内容第18页
        1.3.2 研究的方法第18-19页
    1.4 论文特色之处第19-20页
第2章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分类税制及其存在的问题第20-30页
    2.1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分类税制第20-23页
        2.1.1 分类征收方式第20页
        2.1.2 申报征纳方法第20-21页
        2.1.3 税前扣除标准第21页
        2.1.4 汇算清缴计算第21页
        2.1.5 税收监管措施第21-22页
        2.1.6 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税制的现实选择第22-23页
    2.2 我国个人所得税分类税制存在的问题第23-30页
        2.2.1 税基调整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第23页
        2.2.2 个人纳税申报基本无从监管第23-24页
        2.2.3 税前费用扣除标准已不合时宜第24-25页
        2.2.4 税率繁杂且缺乏累进性第25-26页
        2.2.5 税收优惠复杂且大多不具普适性第26-27页
        2.2.6 过低的逃税成本加剧了税负不公第27-30页
第3章 国外可借鉴的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第30-34页
    3.1 美国的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第30-32页
        3.1.1 综合所得税制下应纳税额的计算第30页
        3.1.2 以家庭为单位指数化的税前费用扣除标准第30-31页
        3.1.3 人性化的税收福利制度第31-32页
    3.2 北欧的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第32-34页
        3.2.1 北欧的混合所得税制第32页
        3.2.2 北欧模式的局限性第32-34页
第4章 我国个人所得税综合税制改革方案第34-44页
    4.1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34-36页
        4.1.1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的必要性第34-35页
        4.1.2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的可行性第35-36页
    4.2 采用综合申报以求扩大税基第36-37页
        4.2.1 个人所有收入都要纳入个税税基之中第36页
        4.2.2 全面推行个人申报和代扣代缴并行的申报扣缴制度第36-37页
        4.2.3 建立个人收入银行、社保监控系统和现金交易控制体系第37页
    4.3 制定全面灵活简便的税前费用扣除标准第37-39页
        4.3.1 税前费用扣除应以家庭为单位第37-38页
        4.3.2 税前费用扣除应考虑横向和纵向差异第38-39页
        4.3.3 税前费用扣除标准指数化第39页
    4.4 对个人应纳税所得适用统一的累进税率第39-41页
        4.4.1 统一以年度为计算周期第39-40页
        4.4.2 对综合应税所得设定累进税率第40-41页
        4.4.3 设置更加合理的税率级次第41页
    4.5 税收福利需惠及大多数群体第41-44页
        4.5.1 税收福利的多样性与普适性第41-42页
        4.5.2 税收福利的扶贫济困及经济刺激功能第42-43页
        4.5.3 税收福利的反向惩戒功能第43-44页
第5章 推行个人所得税综合税制的保障措施第44-50页
    5.1 提高税收信息化水平以增强征监管能力第44-45页
        5.1.1 税务系统内部信息化建设第44页
        5.1.2 税收信息的社会化共享第44-45页
    5.2 加强税收队伍建设第45-46页
        5.2.1 提高税务人员的信息化征管能力第45页
        5.2.2 做好人员配置和协调工作第45-46页
        5.2.3 认真广泛的开展业务培训和业务交流第46页
    5.3 建立完善纳税社会监督服务体系第46-50页
        5.3.1 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纳税监督第46-47页
        5.3.2 涉税社会监督的几种方法第47-48页
        5.3.3 建立纳税社会服务体系第48-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培酮口服液的工艺及质量研究
下一篇:浦发银行哈尔滨分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