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招远剪纸传承人李瑞欣研究
|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一)选题缘由 | 第11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三)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李瑞欣的剪纸人生 | 第15-24页 |
| (一)招远剪纸概述 | 第15-19页 |
| 1.招远剪纸的特点 | 第15-17页 |
| 2.招远剪纸的现状 | 第17-19页 |
| (二)李瑞欣的剪纸经历 | 第19-22页 |
| 1.解放后 | 第19-20页 |
| 2.文革时期 | 第20-21页 |
| 3.改革开放以后 | 第21-22页 |
| (三)李瑞欣的剪纸成就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李瑞欣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 第24-36页 |
| (一)传承传统剪纸 | 第24-31页 |
| 1.剪纸题材的传承 | 第24-28页 |
| (1)节俗剪纸 | 第24-26页 |
| (2)婚俗礼仪剪纸 | 第26-27页 |
| (3)日常生活剪纸 | 第27-28页 |
| 2.剪纸技术的传承 | 第28-30页 |
| 3.造型规律的传承 | 第30-31页 |
| (二)剪纸艺术的创新 | 第31-36页 |
| 1.新题材剪纸 | 第31-33页 |
| 2.画样剪纸 | 第33-34页 |
| 3.创作剪纸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李瑞欣剪纸传承模式的分析 | 第36-44页 |
| (一)血缘关系的传承模式 | 第36-38页 |
| (二)地缘关系的传承模式 | 第38-39页 |
| (三)现代非遗保护下传承模式的新突破 | 第39-44页 |
| 第五章 以李瑞欣为代表的传承人保护现状分析 | 第44-46页 |
| (一)传承人保护中尚存的问题 | 第44-45页 |
| 1.对传承人重视不足 | 第44页 |
| 2.保护体系不系统 | 第44-45页 |
| (二)传承人保护措施 | 第45-46页 |
| 1.完善传承人法律保护机制 | 第45页 |
| 2.落实政府政策和加强宣传力度 | 第45-46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 附录A | 第48-49页 |
| 附录B | 第49-50页 |
| 作者简历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