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4 主要工作和文章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TCP/IP协议族与以太网MAC协议 | 第15-25页 |
2.1 TCP/IP协议族 | 第15-20页 |
2.1.1 数据传输格式 | 第16页 |
2.1.2 ARP协议 | 第16-17页 |
2.1.3 ICMP协议 | 第17页 |
2.1.4 IP协议 | 第17-18页 |
2.1.5 TCP协议 | 第18页 |
2.1.6 UDP协议 | 第18-19页 |
2.1.7 TFTP协议 | 第19-20页 |
2.2 以太网MAC协议 | 第20-24页 |
2.2.1 以太网帧格式 | 第20-21页 |
2.2.2 以太网流量控制 | 第21-23页 |
2.2.3 MII接口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基于MC-SOC的MAC控制器研究 | 第25-39页 |
3.1 MC-SOC硬件架构设计 | 第25-26页 |
3.2 ARMCortex-M0处理器 | 第26-28页 |
3.2.1 CPU架构分析 | 第26-27页 |
3.2.2 NVIC中断控制器与SysTick定时器 | 第27-28页 |
3.3 AMBA总线 | 第28-31页 |
3.3.1 总线时序 | 第28-30页 |
3.3.2 AHB系统互联 | 第30-31页 |
3.3.3 APB系统互联 | 第31页 |
3.4 MAC控制器研究 | 第31-37页 |
3.4.1 MAC控制器总体架构 | 第31-32页 |
3.4.2 MAC-CORE | 第32-34页 |
3.4.3 MAC-MTL | 第34-35页 |
3.4.4 MAC-DMA | 第35-37页 |
3.4.5 MAC-AHB | 第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uIP协议栈移植与优化 | 第39-59页 |
4.1 uIP系统架构 | 第39-40页 |
4.2 uIP主程序设计 | 第40-44页 |
4.2.1 主函数main() | 第40-43页 |
4.2.2 参数配置 | 第43-44页 |
4.3 移植优化 | 第44-47页 |
4.3.1 ARP优化处理 | 第44-45页 |
4.3.2 连接函数支持 | 第45-46页 |
4.3.3 定时器中断处理 | 第46-47页 |
4.4 任意端口UDP服务器实现 | 第47-52页 |
4.4.1 UDP服务器限制 | 第47-48页 |
4.4.2 UDP连接建立与更新 | 第48-51页 |
4.4.3 UDP数据发送 | 第51-52页 |
4.5 TFTP应用层协议实现 | 第52-54页 |
4.5.1 响应函数send_ack() | 第52-53页 |
4.5.2 协议函数tftp_appcall() | 第53-54页 |
4.6 MAC驱动程序编写 | 第54-58页 |
4.6.1 初始化函数mac_init() | 第54-56页 |
4.6.2 发送流程与函数mac_tx() | 第56-57页 |
4.6.3 接收流程与函数mac_rx() | 第57-5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MAC控制器仿真与FPGA原型验证 | 第59-67页 |
5.1 基于MC-SOC软件仿真平台搭建 | 第59-60页 |
5.2 MAC控制器仿真 | 第60-61页 |
5.2.1 发送仿真 | 第60页 |
5.2.2 接收仿真 | 第60-61页 |
5.3 FPGA验证平台构建 | 第61-62页 |
5.4 验证结果与分析 | 第62-66页 |
5.4.1 Ping命令 | 第62-63页 |
5.4.2 TCP服务器 | 第63-64页 |
5.4.3 UDP服务器 | 第64-65页 |
5.4.4 TFTP服务器 | 第65-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7-69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7页 |
6.2 创新点分析 | 第67-68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