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1.1 锦鸡儿属的分类 | 第10页 |
1.1.2 地理分布 | 第10-11页 |
1.1.3 解剖学特征 | 第11页 |
1.1.4 生理生化研究 | 第11-12页 |
1.1.5 细胞学研究 | 第12页 |
1.1.6 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2-13页 |
1.1.7 经济价值功能 | 第13-14页 |
1.2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 第14-17页 |
1.2.1 地理位置 | 第14页 |
1.2.2 地质地貌 | 第14-15页 |
1.2.3 气候 | 第15页 |
1.2.4 土壤 | 第15-16页 |
1.2.5 植被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7-20页 |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3 研究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内蒙古荒漠区锦鸡儿属的形态特征及其与生境的相关性分析 | 第20-33页 |
2.1 前言 | 第20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2.2.1 样地设置 | 第20-22页 |
2.2.2 植物形态学数据获取 | 第22页 |
2.2.3 土壤数据收集和测定 | 第22页 |
2.2.4 气候数据搜集 | 第22-23页 |
2.2.5 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2.3 结果分析 | 第24-32页 |
2.3.1 形态特征分析 | 第24-26页 |
2.3.2 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 第26-30页 |
2.3.3 形态特征与气象因子及土壤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30-32页 |
2.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内蒙古荒漠区锦鸡儿属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3-45页 |
3.1 前言 | 第33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3-36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3.2.2 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3.2.3 数据处理 | 第35-36页 |
3.3 结果分析 | 第36-43页 |
3.3.1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6-38页 |
3.3.2 遗传分化与基因流分析 | 第38-40页 |
3.3.3 遗传距离与遗传一致度 | 第40-41页 |
3.3.4 聚类分析 | 第41-42页 |
3.3.5 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42-43页 |
3.4 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5-49页 |
4.1 不同生境对内蒙古荒漠区锦鸡儿形态特征的影响 | 第45-46页 |
4.2 内蒙古荒漠区锦鸡儿遗传特征与适应关系 | 第46-47页 |
4.2.1 内蒙古荒漠区锦鸡儿遗传多样性 | 第46-47页 |
4.2.2 内蒙古荒漠区锦鸡儿遗传分化与基因流 | 第47页 |
4.3 内蒙古荒漠区锦鸡儿聚类分析 | 第47-48页 |
4.4 生境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附录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