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 第13页 |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6页 |
2 我国国有金融资产的基础分析 | 第16-22页 |
2.1 国有金融资产的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2.1.1 国有资产和国有金融资产 | 第16页 |
2.1.2 我国国有金融资产的类型 | 第16-17页 |
2.2 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2.2.1 产权理论 | 第17-18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19页 |
2.2.3 激励约束理论 | 第19页 |
2.3 我国国有金融资产的结构分布及运作状况 | 第19-22页 |
3 我国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模式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 | 第22-30页 |
3.1 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模式的历史沿革 | 第22-26页 |
3.1.1 1949-1979: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金融业 | 第22页 |
3.1.2 1979-1992:改革开放后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格局初步形成 | 第22-24页 |
3.1.3 1993-2001:国有金融资产多头管理模式形成 | 第24-25页 |
3.1.4 2002年至今: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模式的改革探索 | 第25-26页 |
3.2 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 | 第26-28页 |
3.2.1 财政部对国有金融资产的出资人职责与基础管理 | 第26-27页 |
3.2.2 汇金公司对其控股参股金融企业的管理 | 第27页 |
3.2.3 国资委对其直管央企涉及金融领域国有资产的监管 | 第27-28页 |
3.2.4 其他相关部门对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的介入 | 第28页 |
3.3 当前我国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模式的评价分析 | 第28-30页 |
3.3.1 当前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模式的优势 | 第28-29页 |
3.3.2 我国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4 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 第30-40页 |
4.1 西方国家国有金融资产的概况 | 第30-31页 |
4.2 国有金融资产出资人和管理模式的国际实践 | 第31-33页 |
4.2.1 各国国有金融资产的出资人模式 | 第31-32页 |
4.2.2 各国国有金融资产的管理模式 | 第32-33页 |
4.3 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模式的国际比较 | 第33-36页 |
4.3.1 “财政部——金融企业”模式:法国 | 第33-34页 |
4.3.2 “财政部——国有控股公司——金融国有企业”模式:新加坡 | 第34页 |
4.3.3 “中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国家控股公司——金融企业”模式:意大利 | 第34-35页 |
4.3.4 “央行——金融企业”模式:印度和俄罗斯 | 第35-36页 |
4.4 世界各国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 第36-40页 |
4.4.1 国家持有的金融资产应适时适度 | 第36-37页 |
4.4.2 明确且强化国有金融资产出资人职责 | 第37-38页 |
4.4.3 完善公司治理,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 第38页 |
4.4.4 公平健全的市场环境是金融业有效运行的基础 | 第38-40页 |
5 我国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模式探讨 | 第40-52页 |
5.1 我国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 第40-42页 |
5.1.1 我国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的目标 | 第40页 |
5.1.2 我国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的原则 | 第40-42页 |
5.2 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可能性模式的利弊分析 | 第42-46页 |
5.2.1 “国资委——金融企业”模式 | 第42-43页 |
5.2.2 “财政部——金融企业”模式 | 第43-44页 |
5.2.3 “金融国资委——金融企业”模式 | 第44-45页 |
5.2.4 “财政部——中央汇金公司——金融企业”模式 | 第45-46页 |
5.3 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可能性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46-50页 |
5.3.1 机构设置 | 第46-47页 |
5.3.2 经营效果 | 第47-48页 |
5.3.3 政策执行 | 第48页 |
5.3.4 有效监管 | 第48-50页 |
5.4 基于比较分析的综合评述与选择 | 第50-52页 |
6 完善汇金模式管理国有金融资产的探索 | 第52-60页 |
6.1 汇金公司与淡马锡的对比分析 | 第52-53页 |
6.2 目前汇金模式面临的现实困境 | 第53-56页 |
6.2.1 中投与汇金的母子公司关系相互掣肘 | 第54页 |
6.2.2 党管干部原则导致汇金“管人、管事、管资产”无法统一 | 第54-55页 |
6.2.3 如何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汇金面临的战略困境 | 第55页 |
6.2.4 汇金模式缺乏法律先行的制度保障 | 第55-56页 |
6.3 汇金模式改革路径的探索 | 第56-60页 |
6.3.1 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的总体框架 | 第56页 |
6.3.2 汇金模式宏观层面的改革探索 | 第56-57页 |
6.3.3 汇金模式中观层面的改革探索 | 第57页 |
6.3.4 汇金模式微观层面的改革探索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