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X射线光学系统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9-17页 |
1.2.1 国外发展概况 | 第9-16页 |
1.2.2 国内发展概况 | 第16-17页 |
1.3 论文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1.3.1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X射线成像光学系统 | 第20-32页 |
2.1 透射式X射线成像光学系统 | 第20-22页 |
2.1.1 针孔成像 | 第20-21页 |
2.1.2 编码孔径成像 | 第21-22页 |
2.2 正入射反射式X射线成像光学系统 | 第22-23页 |
2.3 掠入射反射式X射线成像光学系统 | 第23-32页 |
2.3.1 柯克帕特里克—贝茨型(K-B型) | 第24-25页 |
2.3.2 龙虾眼型结构(Lobster-Eye) | 第25-26页 |
2.3.3 Wolter型光学系统理论 | 第26-28页 |
2.3.4 Wolter光学系统类型 | 第28-32页 |
第三章 X射线掠入射光学系统基础理论研究 | 第32-45页 |
3.1 掠入射光学系统工作原理分析 | 第32-33页 |
3.2 设计方法选择 | 第33-34页 |
3.3 多层嵌套式结构工作原理分析 | 第34-35页 |
3.4 X射线掠入射光学系统的参数分析 | 第35-42页 |
3.4.1 临界掠入射角 | 第35-38页 |
3.4.2 反射率 | 第38-39页 |
3.4.3 视场角 | 第39-40页 |
3.4.4 焦距 | 第40-41页 |
3.4.5 平均掠入射角 | 第41-42页 |
3.5 X射线掠入射光学系统反射镜的镀膜研究 | 第42-45页 |
第四章 一次反射型多层嵌套掠入射光学系统设计 | 第45-60页 |
4.1 一次反射型光学系统相关参数分析 | 第45-47页 |
4.1.1 通光孔径 | 第45页 |
4.1.2 抛物面镜面形公式 | 第45-46页 |
4.1.3 抛物面镜的长度 | 第46页 |
4.1.4 通光内径 | 第46页 |
4.1.5 有效集光面积 | 第46-47页 |
4.2 初始结构设计 | 第47-50页 |
4.2.1 抛物面反射镜设计 | 第47-48页 |
4.2.2 公差分析 | 第48-50页 |
4.3 多层嵌套设计 | 第50-52页 |
4.3.1 设计思路 | 第50页 |
4.3.2 公式推导 | 第50-51页 |
4.3.3 总有效集光面积 | 第51-52页 |
4.4 一次反射型多层嵌套光学系统模拟仿真 | 第52-56页 |
4.5 X射线掠入射光学系统的组成 | 第56-60页 |
4.5.1 掠入射反射镜 | 第57页 |
4.5.2 光阑 | 第57-58页 |
4.5.3 镜筒 | 第58-60页 |
第五章 Wolter Ⅰ型掠入射光学系统设计 | 第60-76页 |
5.1 一次反射与二次反射掠入射光学系统比较 | 第60页 |
5.2 Wolter Ⅰ型光学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60-68页 |
5.2.1 Wolter Ⅰ型掠入射光学系统设计 | 第61-63页 |
5.2.2 Wolter Ⅰ型掠入射相关参数推导 | 第63-65页 |
5.2.3 有效集光面积 | 第65-66页 |
5.2.4 模拟仿真 | 第66-68页 |
5.3 Wolter Ⅰ型多层嵌套掠入射光学系统设计 | 第68-72页 |
5.3.1 设计思路 | 第68-69页 |
5.3.2 公式推导 | 第69-71页 |
5.3.3 总有效集光面积 | 第71-72页 |
5.4 Wolter Ⅰ型多层嵌套光学系统模拟仿真 | 第72-7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