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绿阔叶林的种间关联格局及其形成机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4页 |
1.1 种间关联研究概述 | 第13-21页 |
1.1.1 种间关联的概念 | 第13-14页 |
1.1.2 生境过滤 | 第14-15页 |
1.1.3 种间相互作用 | 第15-19页 |
1.1.4 种间相互作用与个体发育 | 第19-20页 |
1.1.5 种间关联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2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21-22页 |
1.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24-35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4页 |
2.2 样地概况 | 第24-30页 |
2.2.1 样地的选择与建立 | 第24-25页 |
2.2.2 地形特征 | 第25-26页 |
2.2.3 物种组成 | 第26-27页 |
2.2.4 物种径级格局 | 第27-30页 |
2.3 分析方法 | 第30-35页 |
2.3.1 空间点过程 | 第31-32页 |
2.3.2 空间统计量及格局检验 | 第32-35页 |
第三章 天童常绿阔叶林种间关联与种-生境关联 | 第35-48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36-40页 |
3.1.1 研究区域及样地概况 | 第36页 |
3.1.2 物种选择 | 第36页 |
3.1.3 生境分类 | 第36-38页 |
3.1.4 种-生境关联性检验 | 第38-39页 |
3.1.5 种间关联分析 | 第39-40页 |
3.1.6 种对的生境关联特征 | 第40页 |
3.2 结果 | 第40-43页 |
3.2.1 种间关联 | 第40-41页 |
3.2.2 种-生境关联检验 | 第41-42页 |
3.2.3 种间关联与种-生境关联 | 第42-43页 |
3.3 讨论 | 第43-48页 |
3.3.1 种-生境关联 | 第43-44页 |
3.3.2 生境异质性对种间关联格局的影响 | 第44-47页 |
3.3.3 种间关联与空间尺度的关系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天童常绿阔叶林的种间相互作用 | 第48-60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49-51页 |
4.1.1 研究区域及样地概况 | 第49页 |
4.1.2 物种选择 | 第49-50页 |
4.1.3 统计分析 | 第50-51页 |
4.2 结果 | 第51-56页 |
4.2.1 物种空间分布格局 | 第51-53页 |
4.2.2 种间相互作用 | 第53-56页 |
4.3 讨论 | 第56-60页 |
4.3.1 种间相互作用的普遍性 | 第56-58页 |
4.3.2 种间相互作用与空间尺度的关系 | 第58页 |
4.3.3 排斥作用与吸引作用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种间相互作用的个体发育效应 | 第60-68页 |
5.1 研究方法 | 第61-63页 |
5.1.1 研究区域及样地概况 | 第61页 |
5.1.2 物种选择和径级划分 | 第61页 |
5.1.3 统计分析 | 第61-63页 |
5.2 结果 | 第63-65页 |
5.3 讨论 | 第65-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8-7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8-69页 |
6.1.1 种间关联与物种-生境关联 | 第68页 |
6.1.2 种间相互作用 | 第68-69页 |
6.1.3 种间相互作用的个体发育效应 | 第69页 |
6.2 种间关联格局的形成机制 | 第69-70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7页 |
科研成果 | 第97-98页 |
后记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