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6页 |
1.1 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性质和危害 | 第13-15页 |
1.1.1 正构烷烃的性质和危害 | 第13-14页 |
1.1.2 多环芳烃的性质和危害 | 第14-15页 |
1.2 环境空气中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和来源 | 第15-21页 |
1.2.1 环境空气中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 | 第15-18页 |
1.2.2 环境空气中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来源 | 第18-19页 |
1.2.3 环境空气中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特征参数 | 第19-21页 |
1.3 稳定同位素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21-34页 |
1.3.1 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基本概念 | 第21-23页 |
1.3.2 稳定碳同位素技术的应用 | 第23-30页 |
1.3.3 稳定氢同位素技术的应用 | 第30-34页 |
1.4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1.4.1 立题依据和意义 | 第3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第二章 样品采集和实验分析 | 第36-46页 |
2.1 标准样品实验设计 | 第36-37页 |
2.1.1 挥发实验 | 第36页 |
2.1.2 光照实验 | 第36-37页 |
2.2 环境样品与源样品的采集 | 第37-40页 |
2.2.1 环境样品采集 | 第37-38页 |
2.2.2 源样品采集 | 第38-40页 |
2.3 样品中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处理和测试 | 第40-46页 |
2.3.1 实验室前期准备工作 | 第40页 |
2.3.2 样品中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抽提和纯化 | 第40-42页 |
2.3.3 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GC和GC-IRMS测试条件 | 第42-46页 |
第三章 挥发和紫外光辐照过程中正构烷烃的氢同位素分馏 | 第46-62页 |
3.1 挥发过程中正构烷烃的氢同位素分馏特征 | 第46-56页 |
3.1.1 同位素瑞利分馏模型的数学推导过程 | 第46-48页 |
3.1.2 正构烷烃在挥发过程中的氢同位素组成特征 | 第48-54页 |
3.1.3 正构烷烃在挥发过程中的氢同位素分馏特征 | 第54-56页 |
3.2 紫外光辐照过程中正构烷烃的氢同位素分馏特征 | 第56-60页 |
3.2.1 正构烷烃在紫外光辐照过程中氢同位素组成特点 | 第57页 |
3.2.2 正构烷烃在紫外光辐照过程中氢同位素分馏特点 | 第57-60页 |
3.3 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排放源中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同位素组成特征 | 第62-74页 |
4.1 化石燃料中正构烷烃的氢同位素组成 | 第62-63页 |
4.2 煤烟尘中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同位素组成 | 第63-66页 |
4.2.1 燃煤烟尘中正构烷烃的δD值 | 第63-65页 |
4.2.2 煤烟尘中多环芳烃的δ~(13)C值 | 第65-66页 |
4.3 机动车尾气中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同位素组成 | 第66-69页 |
4.3.1 机动车尾气中正构烷烃的δD值 | 第66-68页 |
4.3.2 机动车尾气中多环芳烃的δ~(13)C值 | 第68-69页 |
4.4 高等植物叶蜡中正构烷烃的氢同位素组成 | 第69-70页 |
4.5 煤烟尘和尾气尘中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组成的对比分析 | 第70-72页 |
4.6 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环境空气PM_(10)中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同位素组成特征 | 第74-86页 |
5.1 采暖期环境空气PM_(10)中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同位素组成 | 第74-78页 |
5.1.1 采暖期环境空气PM_(10)中正构烷烃的δD值 | 第74-76页 |
5.1.2 采暖期环境空气PM_(10)中多环芳烃的δ~(13)C值 | 第76-78页 |
5.2 非采暖期环境空气PM_(10)中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同位素组成 | 第78-81页 |
5.2.1 非采暖期环境空气PM_(10)中正构烷烃的δD值 | 第78-80页 |
5.2.2 非采暖期环境空气PM_(10)中多环芳烃的δ~(13)C值 | 第80-81页 |
5.3 环境空气PM_(10)中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同位素组成的差异性 | 第81-83页 |
5.3.1 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环境空气PM_(10)中正构烷烃δD值的差异性 | 第81-83页 |
5.3.2 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环境空气PM_(10)中多环芳烃δ~(13)C值的差异性 | 第83页 |
5.4 小结 | 第83-86页 |
第六章 环境空气PM_(10)中正构烷烃的来源和行为研究 | 第86-98页 |
6.1 基本原理 | 第86-87页 |
6.2 环境空气PM_(10)中长链烷烃的来源研究 | 第87-93页 |
6.2.1 采暖期环境空气PM_(10)中长链烷烃的来源研究 | 第87-91页 |
6.2.2 非采暖期环境空气PM(10)中长链烷烃的来源研究 | 第91-93页 |
6.3 环境空气PM_(10)中短链烷烃的迁移转化规律初探 | 第93-95页 |
6.3.1 采暖期环境空气PM_(10)中短链烷烃挥发程度的研究 | 第94页 |
6.3.2 非采暖期环境空气PM_(10)中短链烷烃挥发程度的研究 | 第94-95页 |
6.4 小结 | 第95-9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2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98-99页 |
7.2 创新点 | 第99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99-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28页 |
致谢 | 第128-13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荣获的科研奖励 | 第130-132页 |
博士学位论文独创性说明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