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混凝土材料强度率无关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7页
    1.1 工程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混凝土强度动力试验研究第11-17页
        1.2.1 动力试验设备第11-14页
        1.2.2 混凝土强度动力试验第14-15页
        1.2.3 试验结果统计唯象经验公式第15-17页
    1.3 混凝土强度率相关性机理研究第17-20页
        1.3.1 损伤力学模型第17-18页
        1.3.2 动态断裂力学模型第18-19页
        1.3.3 宏观粘性力学模型第19-20页
        1.3.4 细观力学模型第20页
    1.4 混凝土强度率无关性机理研究第20-22页
        1.4.1 惯性效应第21页
        1.4.2 动力破坏准则第21-22页
    1.5 论文主要观点:材料强度与名义强度第22-24页
    1.6 本文主要工作第24-27页
第2章 均质材料名义强度动力特性研究第27-43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分子动力学方法第27-30页
        2.2.1 基本原理第27-28页
        2.2.2 主要技术要点第28-29页
        2.2.3 计算流程第29-30页
    2.3 均质材料分子动力学求解模型第30-35页
        2.3.1 模型建立第30-31页
        2.3.2 势函数选取第31-32页
        2.3.3 原子应力与名义强度第32-35页
    2.4 分子动力学求解程序及其验证第35-37页
        2.4.1 分子动力学求解程序第35页
        2.4.2 原子应力验证第35页
        2.4.3 静力求解验证第35-36页
        2.4.4 动力求解验证第36-37页
    2.5 纳米杆名义强度动力特性研究第37-42页
        2.5.1 计算模型与条件第37-38页
        2.5.2 计算结果第38-41页
        2.5.3 惯性效应的影响第41-42页
    2.6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3章 混凝土强度动力试验惯性影响研究第43-57页
    3.1 引言第43页
    3.2 单纯惯性效应的影响第43-51页
        3.2.1 问题描述第43-44页
        3.2.2 惯性效应模型第44-47页
        3.2.3 惯性效应模型分析与讨论第47-51页
    3.3 径向惯性围压耦合效应影响第51-56页
        3.3.1 问题描述与分析第51页
        3.3.2 径向惯性应力分布模型第51-54页
        3.3.3 径向惯性围压耦合效应模型第54-56页
    3.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4章 混凝土强度动力试验条件影响研究第57-72页
    4.1 引言第57页
    4.2 混凝土抗拉强度动力试验模型第57-61页
        4.2.1 模型建立第57-58页
        4.2.2 材料本构与计算参数第58-61页
    4.3 混凝土抗压强度动力试验模型第61-65页
        4.3.1 模型建立第61-62页
        4.3.2 材料本构与计算参数第62-65页
    4.4 试验条件影响研究第65-71页
        4.4.1 尺寸效应第65-66页
        4.4.2 端部约束效应第66-67页
        4.4.3 单纯惯性效应第67-68页
        4.4.4 径向惯性围压耦合效应第68页
        4.4.5 试件端面摩擦第68-70页
        4.4.6 粘性阻尼第70-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5章 混凝土材料强度率无关性研究第72-90页
    5.1 引言第72页
    5.2 混凝土抗拉强度率无关性研究第72-79页
        5.2.1 混凝土抗拉强度动力试验模拟第72-74页
        5.2.2 动态拉伸破坏形态研究第74-79页
    5.3 混凝土抗压强度率无关性研究第79-87页
        5.3.1 混凝土抗压强度动力试验模拟第79-81页
        5.3.2 动态压缩破坏形态研究第81-87页
    5.4 混凝土强度动力试验现象讨论第87-88页
    5.5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6章 工程实例研究第90-110页
    6.1 引言第90页
    6.2 拟静力法计算校核第90-94页
        6.2.1 荷载形式第91页
        6.2.2 荷载组合与工况第91-92页
        6.2.3 抗滑稳定计算校核第92页
        6.2.4 坝体强度与应力校核第92-94页
    6.3 地震破坏模拟第94-108页
        6.3.1 计算模型介绍第94-97页
        6.3.2 静力计算与分析第97-99页
        6.3.3 动力计算与分析第99-108页
    6.4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10-113页
    7.1 主要成果和结论第110-111页
    7.2 研究展望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5页
致谢第125-127页
附录 A第127-13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承与创新—韩国现代建筑与传统思想之关联的研究
下一篇:从单颗粒受力到群体运动特征的推移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