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含氯有机污染物的来源与危害 | 第14页 |
1.2 含氯有机污染物的来源 | 第14-15页 |
1.3 含氯有机污染物的危害 | 第15-16页 |
1.4 含氯有机污染物的传统处理技术 | 第16-18页 |
1.4.1 物理法 | 第16页 |
1.4.2 化学法 | 第16-17页 |
1.4.3 生物法 | 第17-18页 |
1.5 纳米级零价铁技术去除含氯有机污染物 | 第18-21页 |
1.5.1 纳米级零价铁技术 | 第18-19页 |
1.5.2 纳米级零价铁双金属体系 | 第19页 |
1.5.3 稳定化纳米级零价铁双金属体系 | 第19-21页 |
1.6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6.1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23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4-33页 |
2.1 实验原理 | 第24页 |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4-27页 |
2.2.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4-26页 |
2.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6页 |
2.2.3 其他耗材 | 第26-27页 |
2.3 纳米体系的制备和表征 | 第27-29页 |
2.3.1 NZVI的制备 | 第27页 |
2.3.2 纳米级MWCNTs-Pd/Fe体系的制备 | 第27-28页 |
2.3.3 纳米级Fe_3O_4-Pd/Fe体系的制备 | 第28页 |
2.3.4 纳米级MWCNTs-Fe_3O_4-Pd/Fe体系的制备 | 第28-29页 |
2.4 批量实验 | 第29-30页 |
2.4.1 吸附实验 | 第29-30页 |
2.4.2 脱氯实验 | 第30页 |
2.5 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2.5.1 四种酚的测定 | 第30-31页 |
2.5.2 氯离子的测定 | 第31页 |
2.5.3 溶液pH的测定 | 第31-32页 |
2.5.4 纳米体系的表征 | 第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MWCNTs负载Pd/Fe体系去除2,4-DCP | 第33-73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稳定化MWCNTs-Pd/Fe体系的表征 | 第34-37页 |
3.2.1 MWCNTs-Pd/Fe体系的SEM/TEM/XRD分析测试 | 第34-36页 |
3.2.2 MWCNTs-Pd/Fe体系的FTIR分析 | 第36-37页 |
3.3 MWCNTs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 | 第37-44页 |
3.3.1 MWCNTs投加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2 超声预处理对MWCNTs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8-40页 |
3.3.3 吸附动力学 | 第40-42页 |
3.3.4 吸附等温线模型 | 第42-44页 |
3.4 MWCNTs-Pd/Fe体系对2,4-DCP的吸附-还原脱氯作用 | 第44-54页 |
3.4.1 钯化率对MWCNTs-Pd/Fe体系去除2,4-DCP的影响 | 第45-48页 |
3.4.2 吸附-还原脱氯机理 | 第48-51页 |
3.4.3 吸附-还原脱氯动力学 | 第51-53页 |
3.4.4 不同碳基材料的负载效果比较 | 第53-54页 |
3.5 两种规格MWCNTs负载的Pd/Fe体系的比较 | 第54-72页 |
3.5.1 理化性能的比较 | 第55-59页 |
3.5.2 两种规格MWCNTs吸附性能的比较 | 第59-62页 |
3.5.3 两种规格MWCNTs-Pd/Fe体系对2,4-DCP去除效果的比较 | 第62-69页 |
3.5.4 两种规格MWCNTs-Pd/Fe体系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的比较 | 第69-7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磁性Fe_3O_4-Pd/Fe体系去除2,4-DCP | 第73-103页 |
4.1 引言 | 第73-74页 |
4.2 磁性Fe_3O_4-Pd/Fe体系的表征 | 第74-78页 |
4.2.1 SEM、TEM和粒径分布 | 第74-75页 |
4.2.2 XRD、EDX和BET测试 | 第75-77页 |
4.2.3 磁性回收效果 | 第77-78页 |
4.3 不同纳米颗粒去除2,4-DCP的影响 | 第78-79页 |
4.4 初始pH对Fe_3O_4-Pd/Fe体系去除2,4-DCP的影响 | 第79-82页 |
4.5 反应温度对Fe_3O_4-Pd/Fe体系去除2,4-DCP的影响 | 第82-84页 |
4.6 纳米级Fe_3O_4投加量的影响 | 第84-85页 |
4.7 钯化率对Fe_3O_4-Pd/Fe体系去除2,4-DCP的影响 | 第85-87页 |
4.8 共存离子对Fe_3O_4-Pd/Fe体系去除'2,4-DCP的影响 | 第87-93页 |
4.8.1 共存阳离子的影响 | 第87-91页 |
4.8.2 共存阴离子的影响 | 第91-93页 |
4.9 天然有机物对Fe_3O_4-Pd/Fe体系去除2,4-DCP的影响 | 第93-95页 |
4.10 Fe_3O_4-Pd/Fe体系的可循环性研究 | 第95-97页 |
4.11 Fe_3O_4-Pd/Fe体系去除2,4-DCP的反应机理 | 第97-99页 |
4.12 Fe_3O_4-Pd/Fe体系去除2,4-DCP的反应动力学 | 第99-102页 |
4.13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五章 磁性MWCNTs-Fe_3O_4-Pd/Fe体系去除2,4-DCP | 第103-128页 |
5.1 引言 | 第103页 |
5.2 不同纳米体系的表征 | 第103-109页 |
5.2.1 SEM和TEM测试 | 第103-104页 |
5.2.2 无Pd体系的XRD和EDX测试 | 第104-106页 |
5.2.3 含Pd/Fe体系的XRD和XPS测试 | 第106-109页 |
5.3 不同脱氯体系去除2,4-DCP的效果比较 | 第109-111页 |
5.4 吸附动力学和机理 | 第111-113页 |
5.5 吸附等温线模型 | 第113-115页 |
5.6 吸附热力学 | 第115-118页 |
5.7 不同体系去除2,4-DCP的典型特征对比 | 第118-120页 |
5.8 MWCNTs-Fe_3O_4-Pd/Fe体系去除2,4-DCP的全过程解析 | 第120-127页 |
5.8.1 混合吸附 | 第121-123页 |
5.8.2 吸附-脱氯-脱附过程中的固液相组成分析 | 第123-125页 |
5.8.3 可循环性研究 | 第125-127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28-133页 |
6.1 结论 | 第128-131页 |
6.1.1 MWCNTs-Pd/Fe体系 | 第128-129页 |
6.1.2 磁性Fe_3O_4-Pd/Fe体系 | 第129-130页 |
6.1.3 磁性MWCNTs-Fe_3O_4-Pd/Fe体系 | 第130-131页 |
6.2 创新点 | 第131-132页 |
6.3 建议与展望 | 第132-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47-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