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43页 |
1.1 光学减反射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5页 |
1.1.1 光伏产业的需要 | 第11-12页 |
1.1.2 其它行业的需要 | 第12-13页 |
1.1.3 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1.1.4 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 第14-15页 |
1.2 减反射理论及方法综述 | 第15-28页 |
1.2.1 相关理论发展概述 | 第15-19页 |
1.2.2 干涉法减反射 | 第19-22页 |
1.2.3 表面微结构减反射 | 第22-24页 |
1.2.4 梯度折射率减反射 | 第24-28页 |
1.3 玻璃减反射技术综述 | 第28-39页 |
1.3.1 玻璃减反射技术发展 | 第28-29页 |
1.3.2 减反射技术分类介绍 | 第29-36页 |
1.3.3 减反射光伏玻璃应用技术调查及对比分析 | 第36-37页 |
1.3.4 减反射光伏玻璃生产技术路径选择及依据 | 第37-39页 |
1.4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方案 | 第39-43页 |
2 梯度折射率减反射薄膜的理论计算 | 第43-73页 |
2.1 理论建模和计算的目标 | 第43-44页 |
2.2 光学减反膜设计计算的方法和计算工具 | 第44-53页 |
2.2.1 单层及多层均质膜的特征矩阵 | 第44-46页 |
2.2.2 非均质膜计算的特征矩阵法介绍 | 第46-49页 |
2.2.3 分层拟合的方法构建梯度折射率膜层 | 第49-51页 |
2.2.4 计算工具和建模过程简介 | 第51-53页 |
2.3 模拟方法和参数的选择 | 第53-56页 |
2.3.1 模拟的方案 | 第53页 |
2.3.2 参数选定 | 第53页 |
2.3.3 折射率分布曲线函数类型的确立 | 第53-54页 |
2.3.4 计算过程简介 | 第54-56页 |
2.4 可见光波段的计算和结果分析 | 第56-67页 |
2.4.1 物理厚度对减反射膜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57-62页 |
2.4.2 五种折射率曲线分布对减反射性能影响 | 第62-66页 |
2.4.3 薄膜层数的影响 | 第66-67页 |
2.5 对太阳光波段的扩展研究 | 第67-72页 |
2.5.1 模拟和计算的方案 | 第67-68页 |
2.5.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8-7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3 梯度折射率减反射玻璃的制备 | 第73-88页 |
3.1 腐蚀法的设计思路和制备原理 | 第73-75页 |
3.2 梯度折射率带宽减反射光伏玻璃的实验步骤 | 第75-76页 |
3.3 性能测试与表征 | 第76页 |
3.4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76-85页 |
3.4.1 光伏玻璃减反射表面微结构分析 | 第76-79页 |
3.4.2 减反射玻璃透过率和反射率测量 | 第79页 |
3.4.3 透过率随光线入射角度的变化情况测试 | 第79-80页 |
3.4.4 二次腐蚀法减反射膜层的折射率分布形式 | 第80-81页 |
3.4.5 宽带、全向、近零反射光伏玻璃的研制 | 第81-83页 |
3.4.6 减反射光伏玻璃的硬度测试 | 第83-85页 |
3.5 二次腐蚀法减反射玻璃的产业化研究与实践 | 第85-86页 |
3.5.1 高透过大面积减反射光伏玻璃生产线的建立与自动化运行 | 第85页 |
3.5.2 高透过大面积减反射光伏玻璃的生产 | 第85-8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4 结论 | 第88-91页 |
4.1 总结 | 第88-89页 |
4.2 创新点 | 第89-90页 |
4.3 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