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1.2 ILFD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1-14页 |
1.2.1 ILFD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ILFD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架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频率牵引及注入锁定技术 | 第15-20页 |
2.1 本章概述 | 第15页 |
2.2 频率牵引效应 | 第15-17页 |
2.3 注入锁定技术 | 第17-20页 |
第三章 注入锁定分频器基础 | 第20-43页 |
3.1 本章概述 | 第20页 |
3.2 ILFD原理 | 第20-21页 |
3.3 ILFD的主要设计指标 | 第21-26页 |
3.3.1 锁定范围或输入范围 | 第21-22页 |
3.3.2 相位噪声 | 第22-25页 |
3.3.3 注入信号灵敏度 | 第25-26页 |
3.3.4 FOM指标 | 第26页 |
3.4 ILFD的理论模型 | 第26-37页 |
3.4.1 早期理论模型 | 第26-27页 |
3.4.2 统一模型 | 第27-29页 |
3.4.3 PPV相位宏模型 | 第29-30页 |
3.4.4 Razavi模型 | 第30-34页 |
3.4.5 基于缓慢变化幅度和相位的非线性模型 | 第34-37页 |
3.5 注入锁定分频器的分类 | 第37-43页 |
3.5.1 传统尾电流源注入ILFD | 第38-39页 |
3.5.2 Shunt-peaking类型ILFD | 第39页 |
3.5.3 直接注入ILFD | 第39-40页 |
3.5.4 Series-Peaking直接注入ILFD | 第40-41页 |
3.5.5 Dual-mixing直接注入ILFD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一种低压、宽锁定范围、低复杂度、基于class-C架构的2分频ILFD的设计 | 第43-73页 |
4.1 本章概述 | 第43页 |
4.2 电路设计 | 第43-58页 |
4.2.1 整体架构的提出 | 第44-45页 |
4.2.2 等效电路模型 | 第45-46页 |
4.2.3 LC振荡器的设计 | 第46-52页 |
4.2.4 注入电路的设计 | 第52-56页 |
4.2.5 输出buffer的设计 | 第56-58页 |
4.3 电路仿真验证 | 第58-64页 |
4.4 版图设计 | 第64-65页 |
4.5 后仿验证、PVT仿真及性能比较 | 第65-69页 |
4.6 MPW流片及测试准备工作 | 第69-73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