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企业特色小组工作对提升大学生基础职业能力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导论第9-22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1.3 文献综述第12-16页
    1.4 研究思路第16-19页
    1.5 理论基础和核心概念界定第19-22页
2 研究设计和前期准备第22-24页
    2.1 需求评估第22-23页
    2.2 前测和分组第23页
    2.3 企业特色小组工作活动的制定第23页
    2.4 活动开展中的障碍第23-24页
3 企业特色小组工作介入过程第24-37页
    3.1 “缘聚企业,融入集体”第25-27页
    3.2 “明晰标准,践行于岗”第27-28页
    3.3 “鉴别得失,继而再发”第28-29页
    3.4 “亲密接触,拓宽视野”第29-30页
    3.5 “着眼当下,赢在未来”第30页
    3.6 后测和访谈第30-36页
    3.7 介入过程中的阻碍因素第36-37页
4 研究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第37-44页
    4.1 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资料对比第37-38页
    4.2 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得分情况第38-39页
    4.3 两组在干预后大学生基础职业能力变化的比较第39-42页
    4.4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各指标变化幅度的比较第42-43页
    4.5 企业特色小组工作对实验组在各项指标的影响程度分析第43-44页
5 结论与讨论第44-54页
    5.1 基本结论第44-46页
    5.2 进一步讨论第46-50页
    5.3 其他因素对小组工作的影响第50-52页
    5.4 研究启示和不足之处第52-54页
致谢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附录一 大学生基础职业能力评价表第59-60页
附录二 小组活动方案第60-64页
附录三 访谈大纲第64-65页
附录四 实验组中组员、导师和人力资源经理各指标评分差异第65-67页
附录五 对照组中组员、导师和人力资源经理各指标评分差异第67-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部分地区高校课外体育现状及原因对策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的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