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民法论文

债权让与公示问题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6页
1 绪论第8-13页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8-11页
        1.1.1 债权让与对债权人和受让人的意义第8页
        1.1.2 债权让与面临的安全性问题第8-9页
        1.1.3 破解债权让与交易安全的途径第9-11页
    1.2 债权让与的界定第11-12页
    1.3 研究的现状第12-13页
    1.4 研究的方法第13页
2、债权让与公示制度的比较法考察第13-27页
    2.1 让与优先规则第15-17页
        2.1.1 让与优先规则的立法实践第15-16页
        2.1.2 让与优先规则的理论评价第16-17页
    2.2 通知优先规则第17-19页
        2.2.1 通知优先规则的立法实践第17-18页
        2.2.2 通知优先规则的理论评价第18-19页
    2.3 登记优先规则第19-25页
        2.3.1 登记优先规则的立法实践第19-24页
        2.3.2 登记优先规则的理论评价第24-25页
    2.4 立法模式的启示第25-27页
        2.4.1 债权让与立法应侧重保护受让人的交易安全第25页
        2.4.2 债权让与立法应注重安全和效率的平衡第25-26页
        2.4.3 债权让与制度的建设应当因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第26-27页
3 我国债权让与制度的现状及问题第27-33页
    3.1 我国债权让与制度的现状第27-28页
    3.2 我国债权让与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8-32页
        3.2.1 我国合同转让制度的问题第28-30页
        3.2.2 债权质押制度存在的问题第30-32页
    3.3 问题的启示第32-33页
4 我国建立债权让与登记公示制度的可行性分析第33-34页
    4.1 市场交易规模为我国债权让与登记的建立提供了经济基础第33页
    4.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债权让与登记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技术基础第33-34页
    4.3 债权质押登记的实践为债权让与登记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实践基础第34页
5 完善债权让与公示制度的建议第34-38页
    5.1 我国应当设立债权让与登记公示制度第34-35页
    5.2 构建债权让与公示制度需要考虑的问题第35-38页
        5.2.1 债权让与与债权质押二元立法模式相协调第35-36页
        5.2.2 债权让与登记并不否认让与优先主义第36-37页
        5.2.3 指名债权让与的证券化和登记的效力第37-38页
6 结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0页
致谢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育公平视角下“宏志班”模式研究--基于福州四中“宏志班”个案分析
下一篇:论贴牌生产中专利侵权责任主体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