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1页 |
1.1.1 债权让与对债权人和受让人的意义 | 第8页 |
1.1.2 债权让与面临的安全性问题 | 第8-9页 |
1.1.3 破解债权让与交易安全的途径 | 第9-11页 |
1.2 债权让与的界定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现状 | 第12-13页 |
1.4 研究的方法 | 第13页 |
2、债权让与公示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 第13-27页 |
2.1 让与优先规则 | 第15-17页 |
2.1.1 让与优先规则的立法实践 | 第15-16页 |
2.1.2 让与优先规则的理论评价 | 第16-17页 |
2.2 通知优先规则 | 第17-19页 |
2.2.1 通知优先规则的立法实践 | 第17-18页 |
2.2.2 通知优先规则的理论评价 | 第18-19页 |
2.3 登记优先规则 | 第19-25页 |
2.3.1 登记优先规则的立法实践 | 第19-24页 |
2.3.2 登记优先规则的理论评价 | 第24-25页 |
2.4 立法模式的启示 | 第25-27页 |
2.4.1 债权让与立法应侧重保护受让人的交易安全 | 第25页 |
2.4.2 债权让与立法应注重安全和效率的平衡 | 第25-26页 |
2.4.3 债权让与制度的建设应当因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26-27页 |
3 我国债权让与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 第27-33页 |
3.1 我国债权让与制度的现状 | 第27-28页 |
3.2 我国债权让与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3.2.1 我国合同转让制度的问题 | 第28-30页 |
3.2.2 债权质押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3.3 问题的启示 | 第32-33页 |
4 我国建立债权让与登记公示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 第33-34页 |
4.1 市场交易规模为我国债权让与登记的建立提供了经济基础 | 第33页 |
4.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债权让与登记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技术基础 | 第33-34页 |
4.3 债权质押登记的实践为债权让与登记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实践基础 | 第34页 |
5 完善债权让与公示制度的建议 | 第34-38页 |
5.1 我国应当设立债权让与登记公示制度 | 第34-35页 |
5.2 构建债权让与公示制度需要考虑的问题 | 第35-38页 |
5.2.1 债权让与与债权质押二元立法模式相协调 | 第35-36页 |
5.2.2 债权让与登记并不否认让与优先主义 | 第36-37页 |
5.2.3 指名债权让与的证券化和登记的效力 | 第37-38页 |
6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