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行车组织论文

京沪高速铁路开行方案评价及优化调整方法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8页
2 京沪高速铁路客流规律分析第18-28页
    2.1 客流规律分析维度第18-19页
    2.2 京沪高铁时空客流规律分析第19-27页
        2.2.1 整体客流规律第19-20页
        2.2.2 各月客流分布第20-21页
        2.2.3 周波动客流规律第21-22页
        2.2.4 日时段客流分布第22-23页
        2.2.5 节假日客流规律第23-24页
        2.2.6 主要车站发送量第24-26页
        2.2.7 OD客流分布规律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3 京沪高铁开行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28-39页
    3.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第28-29页
    3.2 指标体系建立流程第29-32页
        3.2.1 评价对象和目标概述第30页
        3.2.2 开行方案评价的影响因素第30-32页
    3.3 面向京沪高速铁路的开行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第32-33页
    3.4 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第33-38页
        3.4.1 效益指标第33-34页
        3.4.2 运能指标第34-36页
        3.4.3 技术指标第36-37页
        3.4.4 服务性指标第37-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4 京沪高铁开行方案评价方法研究第39-47页
    4.1 现有综合评价方法的分析比较第39-41页
    4.2 基于聚类-主成分分析的两阶段综合评价方法第41-43页
        4.2.1 总体思路第41-42页
        4.2.2 评价与调整的总体流程第42-43页
    4.3 关键技术与步骤第43-46页
        4.3.1 基于聚类-主成分分析的单列车评价第43-45页
        4.3.2 基于层次分析的整体方案评价第45-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5 京沪高铁开行方案单列车评价及优化调整第47-72页
    5.1 选取评价样本第47-53页
    5.2 样本列车指标计算结果第53-58页
    5.3 样本指标聚类分析第58-63页
    5.4 样本主成分分析评价第63-67页
    5.5 京沪高铁开行方案单列车优化调整第67-71页
        5.5.1 优化调整步骤第68页
        5.5.2 优化调整实例第68-71页
    5.6 本章小结第71-72页
6 京沪高铁开行方案整体评价及优化调整第72-83页
    6.1 整体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第72-73页
    6.2 方案整体各层次指标分析第73-81页
        6.2.1 效益指标分析第73页
        6.2.2 运输指标分析第73-76页
        6.2.3 技术指标分析第76-77页
        6.2.4 服务性指标分析第77-81页
    6.3 京沪高铁整体方案优化调整建议第81-82页
    6.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7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7.1 论文主要工作及成果第83-84页
    7.2 论文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7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7-89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城市公交刷卡数据和兴趣点的城市功能区识别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下一篇:京剧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与工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