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

基于城市公交刷卡数据和兴趣点的城市功能区识别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目录第7-9页
图目录第9-10页
表目录第10-11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1 世界已进入大数据时代第11-12页
        1.1.2 大数据为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提供了新的渠道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第14页
    1.4 研究意义第14-16页
    1.5 研究技术路线第16-17页
    1.6 文章结构安排第17-19页
2. 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第19-31页
    2.1 城市空间结构的相关研究第19-20页
    2.2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技术第20-22页
        2.2.1 LBS技术的定义第20-21页
        2.2.2 LBS技术在城市研究中应用的综述第21-22页
    2.3 数据挖掘第22-26页
        2.3.1 数据挖掘的定义第23页
        2.3.2 数据挖掘的特点第23页
        2.3.3 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第23-24页
        2.3.4 数据挖掘的处理过程和系统结构第24-25页
        2.3.5 数据挖掘技术在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中的综述第25-26页
    2.4 多维时间序列数据的数据挖掘第26-28页
        2.4.1 多维时间序列的定义第26-27页
        2.4.2 多维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7页
        2.4.3 多维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的相关研究综述第27-28页
    2.5 城市功能区第28-29页
    2.6 评述及本研究的切入点第29-31页
3. 研究区域概况、数据及分析平台第31-39页
    3.1 研究区域概况第31页
    3.2 数据第31-37页
        3.2.1 公交线路、公交站台及交通分析小区第32-33页
        3.2.2 公交IC卡刷卡数据第33-35页
        3.2.3 兴趣点(POIs)数据第35-37页
    3.3 分析平台第37-39页
        3.3.1 硬件平台第37页
        3.3.2 软件平台第37页
        3.3.3 Weka平台简介第37-39页
4. 研究方法第39-53页
    4.1 公交站台的盲聚类第39-49页
        4.1.1 PF(Platform flows)数据模型第39页
        4.1.2 聚类分析第39-49页
            4.1.2.1 聚类的定义第39-40页
            4.1.2.2 数据的预处理第40-44页
            4.1.2.3 相似性度量第44-46页
            4.1.2.4 聚类算法第46-49页
    4.2 城市功能区的识别第49-53页
        4.2.1 兴趣点(POIs)数据模型第49-50页
            4.2.1.1 FD(Frequency Density)向量第49页
            4.2.1.2 CR(Category Ratio)向量第49-50页
        4.2.2 城市居民出行行为特征第50-51页
        4.2.3 城市功能区的识别方法第51-53页
5. 研究过程与结果第53-72页
    5.1 公交站台的盲聚类第53-60页
        5.1.1 公交刷卡数据的采集处理第53-55页
        5.1.2 聚类数据预处理第55-58页
        5.1.3 特征构建第58页
        5.1.4 聚类数据输入格式(arf文件格式)第58-59页
        5.1.5 公交站台聚类结果第59-60页
    5.2 功能识别第60-68页
        5.2.1 公交服务区POIs数据的采集第60-63页
            5.2.1.1 公交站台与POIs数据坐标统一第61页
            5.2.1.2 公交站台服务区建立第61-62页
            5.2.1.3 空间叠加分析第62页
            5.2.1.4 POIs数据中Category属性修改第62页
            5.2.1.5 计算各公交站台服务区内的POIs数据点分布第62-63页
            5.2.1.6 数据标准化处理第63页
        5.2.2 兴趣点(POIs)数据模型的建立第63-64页
        5.2.3 居民出行时间流量特征第64-65页
        5.2.4 识别结果第65-67页
        5.2.5 识别结果在TAZ尺度的汇总第67-68页
    5.3 研究结果的检验第68-72页
6. 讨论第72-75页
    6.1 数据的代表性第72页
    6.2 数据的处理第72-73页
    6.3 聚类算法的选择第73-74页
    6.4 识别结果第74-75页
7. 分析及对策建议第75-78页
8. 结论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9页
附录1:公交站台聚类结果第89-96页
附录2:POIs数据详细分类图第96-99页
致谢第99-100页
作者简介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以长沙市中心城区为例
下一篇:京沪高速铁路开行方案评价及优化调整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