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客运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道路客运现代化基本理论 | 第17-24页 |
2.1 现代化与道路客运现代化 | 第17-18页 |
2.2 道路客运现代化的内涵及特征 | 第18-22页 |
2.2.1 道路客运现代化的内涵 | 第18页 |
2.2.2 道路客运现代化的特征 | 第18-22页 |
2.3 道路客运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 第22-24页 |
2.3.1 发展环境最优化 | 第22-23页 |
2.3.2 基础设施网络化 | 第23页 |
2.3.3 服务品质最优化 | 第23页 |
2.3.4 运营管理智能化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道路客运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4-69页 |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4-30页 |
3.1.1 指标体系架构 | 第24-25页 |
3.1.2 评价指标选取 | 第25-30页 |
3.2 评价指标测算方法 | 第30-56页 |
3.2.1 系统要素维指标测算方法 | 第30-41页 |
3.2.2 产业运行维指标测算方法 | 第41-56页 |
3.3 评价指标现状值与目标值 | 第56-66页 |
3.3.1 系统要素维指标现状值与目标值 | 第56-62页 |
3.3.2 产业运行维指标现状值与目标值 | 第62-66页 |
3.4 评价指标指数测算 | 第66-69页 |
第四章 道路客运现代化评价内容及方法 | 第69-73页 |
4.1 道路客运现代化评价内容 | 第69-70页 |
4.2 道路客运现代化评价方法 | 第70-73页 |
第五章 宁波道路客运现代化综合评价 | 第73-87页 |
5.1 道路客运现代化综合评价 | 第73-84页 |
5.1.1 要素维与运行维发展水平评价 | 第73-74页 |
5.1.2 系统要素维协调度评价 | 第74-77页 |
5.1.3 产业运行维 SCP 分析范式评价 | 第77-81页 |
5.1.4 要素维与运行维适应关系评价 | 第81-83页 |
5.1.5 道路客运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 | 第83-84页 |
5.2 评价结论分析 | 第84-87页 |
5.2.1 要素维度评价结论分析 | 第84-85页 |
5.2.2 运行维度评价结论分析 | 第85-86页 |
5.2.3 要素维度与运行维度评价结论分析 | 第86-87页 |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 第87-90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7-88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88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3-94页 |
附录 | 第94-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