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10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8页 |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8-9页 |
1.3 本研究的创新 | 第9页 |
1.4 本研究的结构 | 第9-10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0-28页 |
2.1 民族认同 | 第10-15页 |
2.1.1 民族认同的含义 | 第10-11页 |
2.1.2 民族认同的结构 | 第11-13页 |
2.1.3 民族认同对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影响 | 第13-15页 |
2.2 社会支持 | 第15-17页 |
2.2.1 社会支持的含义 | 第15-16页 |
2.2.2 社会支持的测量 | 第16-17页 |
2.3 主观幸福感 | 第17-19页 |
2.3.1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3.2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 | 第18-19页 |
2.4 民族认同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 第19-22页 |
2.5 民族认同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 第22-24页 |
2.6 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 第24-28页 |
第3章 研究一:民族认同、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量表修订 | 第28-37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3.1.1 研究被试 | 第28-29页 |
3.1.2 研究工具 | 第29-30页 |
3.1.3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0页 |
3.2 研究结果 | 第30-36页 |
3.2.1 民族认同量表的修订结果 | 第30-33页 |
3.2.2 主观幸福感量表的修订结果 | 第33-34页 |
3.2.3 社会支持量表的修订结果 | 第34-36页 |
3.3 研究一的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研究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的现状 | 第37-54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37-38页 |
4.1.1 研究被试 | 第37-38页 |
4.1.2 研究工具 | 第38页 |
4.1.3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8页 |
4.2 研究结果 | 第38-47页 |
4.2.1 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的整体状况 | 第38-39页 |
4.2.2 不同性别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民族认同上的差异 | 第39-40页 |
4.2.3 不同学科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民族认同上的差异 | 第40-41页 |
4.2.4 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在民族认同上的差异 | 第41-44页 |
4.2.5 独生与非独生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民族认同上的差异 | 第44页 |
4.2.6 不同来源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民族认同上的差异 | 第44-46页 |
4.2.7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民族认同上的差异 | 第46-47页 |
4.3 研究二的讨论 | 第47-53页 |
4.3.1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民族认同上的现状 | 第47-48页 |
4.3.2 不同性别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民族认同上的差异 | 第48-49页 |
4.3.3 不同学科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民族认同上的差异 | 第49-50页 |
4.3.4 不同民族来源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民族认同上的差异 | 第50-51页 |
4.3.5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民族认同上的差异 | 第51页 |
4.3.6 不同来源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民族认同上的差异 | 第51-52页 |
4.3.7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民族认同上的差异 | 第52-53页 |
4.4 研究二的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研究三:民族认同、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 第54-65页 |
5.1 研究方法 | 第54-55页 |
5.1.1 研究被试 | 第54页 |
5.1.2 研究工具 | 第54-55页 |
5.1.3 数据处理方法 | 第55页 |
5.2 研究结果 | 第55-60页 |
5.2.1 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 第55-56页 |
5.2.2 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对社会支持的预测 | 第56-58页 |
5.2.3 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 | 第58-59页 |
5.2.4 社会支持对民族认同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59-60页 |
5.3 研究三的讨论 | 第60-64页 |
5.3.1 民族认同、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 第60-61页 |
5.3.2 民族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 | 第61-62页 |
5.3.3 民族认同对社会支持感的预测 | 第62-63页 |
5.3.4 社会支持在民族认同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63-64页 |
5.4 研究三的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65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