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11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 | 第13-15页 |
一、调查研究法 | 第13页 |
二、文献研究法 | 第13-14页 |
三、归纳总结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大众传媒及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相关概念阐释 | 第15-25页 |
第一节 大众传媒相关概念解读 | 第15-18页 |
一、大众传媒的内涵 | 第15-16页 |
二、大众传媒的特点 | 第16-17页 |
三、大众传媒的功能 | 第17-18页 |
第二节 青年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相关概念解读 | 第18-22页 |
一、社会责任意识概述 | 第18-20页 |
二、青年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第三节 大众传媒与青年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关系 | 第22-25页 |
一、大众传媒为青年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提供了素材 | 第22-23页 |
二、大众传媒的价值导向影响着青年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效果 | 第23页 |
三、青年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成效反作用于大众传媒舆论导向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大众传媒对青年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影响 | 第25-31页 |
第一节 大众传媒对于青年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积极影响 | 第25-28页 |
一、打破了传统单向传播的教育方式 | 第25-26页 |
二、丰富了青年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内容 | 第26页 |
三、提高了青年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时效性 | 第26-27页 |
四、增强了青年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说服力 | 第27页 |
五、突出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大众传媒对于青年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消极影响 | 第28-31页 |
一、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被弱化 | 第28页 |
二、教育内容的权威性被削弱 | 第28-29页 |
三、受教育者的价值观出现功利化 | 第29页 |
四、教育的环境变得复杂化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提升大众传媒对青年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积极影响的策略 | 第31-41页 |
第一节 加强大众传媒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传媒的责任教育能力 | 第31-34页 |
一、提高媒体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 | 第31-32页 |
二、丰富传媒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 第32-33页 |
三、创新传媒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手段 | 第33页 |
四、增强传媒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公信力和判断力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加强政府对大众传媒的管理,提升传媒的责任引导力 | 第34-36页 |
一、加大投入,创新管理手段 | 第34页 |
二、加强监管,净化媒体环境 | 第34-35页 |
三、完善立法,明确媒体责任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加强学校对大众传媒的运用,扩大传媒的责任教育影响力 | 第36-39页 |
一、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育者的媒体运用能力 | 第36页 |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扩大传媒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影响面 | 第36-38页 |
三、搭建校内传媒平台,提高青年群体的社会责任实践能力 | 第38页 |
四、积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经验 | 第38-39页 |
第四节 加强家庭对大众传媒不良信息的有效过滤,培养青年的信息辨别力 | 第39-41页 |
一、教会子女合理应用媒体信息并予以必要指导 | 第39-40页 |
二、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亲情关系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