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流域逐级补偿标准研究--以大汶河流域为例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的目的第11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9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3 简要评述第18-19页
    1.3 研究的方法、技术路线和创新点第19-23页
        1.3.1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3.2 技术路线第20-21页
        1.3.3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第21-23页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3-31页
    2.1 生态补偿的相关概念第23-24页
        2.1.1 生态补偿第23页
        2.1.2 流域生态补偿第23-24页
        2.1.3 流域逐级补偿第24页
    2.2 生态补偿的相关理论第24-31页
        2.2.1 流域环境资源公共物品理论第24-25页
        2.2.2 流域水生态资源外部性理论第25-26页
        2.2.3 流域生态环境价值理论第26-27页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7-28页
        2.2.5 成本收益理论第28-30页
        2.2.6 生态资本理论第30-31页
3 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制定的原则和依据第31-39页
    3.1 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制定的原则第31-35页
        3.1.1 社会公平原则第31-32页
        3.1.2 权责对等原则第32-33页
        3.1.3 帕累托最优原则第33页
        3.1.4 因地制宜原则第33-34页
        3.1.5 可操作性原则第34-35页
    3.2 流域逐级补偿标准制定的依据第35-39页
        3.2.1 水质恢复成本第35-36页
        3.2.2 水量维持成本第36-37页
        3.2.3 生态服务价值第37-39页
4 基于水质水量的流域逐级补偿标准的确定第39-51页
    4.1 基于水质恢复成本的补偿标准的确定第39-43页
        4.1.1 补偿方向和补偿量的确定第39-40页
        4.1.2 上游地区对下游地区补偿第40-43页
        4.1.3 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补偿第43页
    4.2 基于水量的补偿标准的确定第43-51页
        4.2.1 水量标准的确定第44页
        4.2.2 水量维持成本第44-45页
        4.2.3 流域水量维持成本的测算第45-49页
        4.2.4 基于水量的补偿标准的计算第49-51页
5 流域逐级补偿标准的应用——以大汶河流域为例第51-63页
    5.1 大汶河流域基本概况第51-52页
        5.1.1 大汶河流域地理状况第51页
        5.1.2 水文气候和土壤植被特征第51-52页
        5.1.3 流域资源状况第52页
        5.1.4 面临的主要问题第52页
    5.2 大汶河流域水质评价第52-58页
        5.2.1 东平湖水质单因子指数评价第53-55页
        5.2.2 东平湖水质模糊数学评价第55-58页
    5.3 大汶河流域生态补偿概况第58-60页
        5.3.1 大汶河流域生态补偿现状第58-60页
        5.3.2 大汶河流域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第60页
    5.4 基于水质水量的大汶河流域逐级补偿标准的计算第60-63页
        5.4.1 基于水质恢复成本大汶河流域逐级补偿标准的计算第60-61页
        5.4.2 基于水量的大汶河流域逐级补偿标准的计算第61-63页
6 主要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63-66页
    6.1 主要结论第63-64页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附录第72-75页
致谢第75-76页
在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燃煤烟气除汞脱硝干法联合脱除吸附—催化剂及过程研究
下一篇:阿什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关键源区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