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关键源区识别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农业面源污染概述 | 第13-15页 |
1.2.1 农业面源污染的定义及特性 | 第13-14页 |
1.2.2 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2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预处理 | 第20-25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0-22页 |
2.1.1 自然资源概况 | 第20-21页 |
2.1.2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1-22页 |
2.1.3 研究范围界定 | 第22页 |
2.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 第22-25页 |
2.2.1 数据来源 | 第22-23页 |
2.2.2 数据预处理 | 第23页 |
2.2.3 估算方法 | 第23-25页 |
3 阿什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负荷估算 | 第25-41页 |
3.1 化肥污染源的调查与负荷估算 | 第25-27页 |
3.1.1 阿什河流域化肥施用情况 | 第25页 |
3.1.2 化肥污染物的入河量 | 第25-26页 |
3.1.3 化肥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 第26-27页 |
3.2 畜禽养殖污染源的调查与负荷估算 | 第27-30页 |
3.2.1 (?)什河流域畜禽养殖情况 | 第27-28页 |
3.2.2 畜禽粪尿污染物的流入水体量 | 第28-29页 |
3.2.3 畜禽粪尿污染物的等标负荷量 | 第29-30页 |
3.3 农村生活污染源的调查与负荷估算 | 第30-32页 |
3.3.1 阿什河流域人口分布状况 | 第30页 |
3.3.2 生活污染物流入水体量 | 第30-31页 |
3.3.3 生活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量 | 第31-32页 |
3.4 土壤侵蚀污染源的调查与负荷估算 | 第32-34页 |
3.4.1 阿什河流域土壤侵蚀污染物排放量 | 第32-33页 |
3.4.2 土壤侵蚀的等标污染负荷量 | 第33-34页 |
3.5 农作物秸秆污染源的调查与负荷估算 | 第34-37页 |
3.5.1 阿什河流域作物秸秆产生量 | 第34-36页 |
3.5.2 秸秆污染物入河量和等标污染负荷量 | 第36-37页 |
3.6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统计与分析 | 第37-41页 |
4 阿什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关键源区识别 | 第41-52页 |
4.1 模型选取 | 第41页 |
4.2 单因子量化分析 | 第41-48页 |
4.2.1 土壤可蚀性因子值 | 第41-43页 |
4.2.2 地形因子值 | 第43-44页 |
4.2.3 河网分布因子值 | 第44-45页 |
4.2.4 作物管理及植被覆盖因子值 | 第45-48页 |
4.3 关键源区识别 | 第48-52页 |
4.3.1 污染危险性指数 | 第48页 |
4.3.2 污染危险性等级 | 第48-49页 |
4.3.3 污染等级统计与分析 | 第49-52页 |
5 阿什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与管理对策 | 第52-54页 |
5.1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工程技术措施 | 第52-53页 |
5.2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措施 | 第53-5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结论 | 第54-55页 |
6.2 展望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