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1-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2-13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 第13-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二、研究过程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社区低碳化与城市低碳社区建设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16-23页 |
第一节 社区低碳化与城市低碳社区建设的相关概念 | 第16-19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二、关联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节 低碳经济理论指导下的社区低碳化与低碳社区建设 | 第19-21页 |
一、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 | 第19页 |
二、低碳经济的内容 | 第19-21页 |
第三节 社区低碳化与城市低碳社区建设的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一、公共产品理论 | 第21页 |
二、集体行动的逻辑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社区低碳化与城市低碳社区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 第23-33页 |
第一节 社区低碳化与城市低碳社区建设的发展进程 | 第23-25页 |
一、国家出台低碳试点政策,启动低碳化和低碳社区建设 | 第23-24页 |
二、低碳试点省区及试点城市的进展与成效 | 第24-25页 |
第二节 社区低碳化发展与城市低碳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一、激励政策及手段的运用具有局限性 | 第26页 |
二、低碳政策的实施效果不理想 | 第26-27页 |
三、居住舒适度与碳减排要求的矛盾长期存在 | 第27页 |
四、旧社区的低碳化改造存在矛盾 | 第27-28页 |
第三节 社区低碳化与城市低碳社区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8-31页 |
一、低碳发展政策存在执行障碍 | 第28页 |
二、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 第28-29页 |
三、低碳技术运用不足 | 第29-31页 |
四、缺乏统一固定的低碳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 | 第31页 |
第四节 社区低碳化与城市低碳社区建设的良性互动 | 第31-33页 |
第三章 W 社区低碳化与低碳社区建设的实践 | 第33-38页 |
第一节 W 社区实施社区低碳化和低碳社区建设的做法 | 第33-34页 |
第二节 W 社区对低碳的理解与行动 | 第34-35页 |
一、社区居委会:政绩或“选择性应付” | 第34-35页 |
二、社区居民:节能减排,绿色环保 | 第35页 |
第三节 W 社区低碳化与低碳社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 第35-36页 |
一、低碳社区的建设存在“形式主义” | 第35页 |
二、居民将“绿色、环保、节约”理解为低碳 | 第35-36页 |
三、社区建设资金不足 | 第36页 |
四、社区组织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 第36页 |
第四节 从 W 社区看社区低碳化对低碳社区建设的作用 | 第36-38页 |
一、显功能 | 第36-37页 |
二、潜功能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社区低碳化与城市低碳社区建设的行动方案 | 第38-48页 |
第一节 合理运用政策工具,重视政策执行与创新 | 第38-39页 |
一、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进行低碳立法的良好契机 | 第38页 |
二、注重环保与低碳立法的结合,实现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 第38-39页 |
三、合理利用市场杠杆,施行碳排放交易制和动态碳税制 | 第39页 |
第二节 发展社区低碳建筑和低碳交通 | 第39-44页 |
一、发展低碳城市公共交通的行动方案 | 第39-42页 |
二、发展城市社区低碳建筑的行动方案 | 第42-44页 |
第三节 降低低碳转型成本,实施低碳税费补贴政策 | 第44-46页 |
一、建立绿色融资体系 | 第44-45页 |
二、推进市场化改革 | 第45-46页 |
第四节 提高社区低碳化和城市低碳社区建设的公众参与度 | 第46-48页 |
一、强化政府市场导向,增强公众低碳理念 | 第46-47页 |
二、培育社区自治组织,增强公众参与意愿 | 第47页 |
三、开创公众参与新方式,加强低碳社区建设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