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化焙烧转炉钒渣浸出及洗渣工艺优化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20页 |
1.1 钒的性质 | 第7页 |
1.2 钒的应用领域 | 第7-10页 |
1.2.1 金属行业及其它行业 | 第7-8页 |
1.2.2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 第8-10页 |
1.3 提钒工艺现状 | 第10-12页 |
1.3.1 钒资源的分布 | 第10-11页 |
1.3.2 钒渣提钒 | 第11-12页 |
1.4 钒渣焙烧-浸出工艺现状 | 第12-16页 |
1.4.1 常用焙烧设备 | 第12-14页 |
1.4.2 钠化焙烧-水浸工艺现状 | 第14-15页 |
1.4.3 钙化焙烧-酸浸工艺现状 | 第15-16页 |
1.5 洗渣过程工艺现状 | 第16-18页 |
1.6 钒产业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1.7 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及工作内容 | 第19-20页 |
1.7.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1.7.2 本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2 实验原料及实验方法 | 第20-26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20-21页 |
2.1.1 钒渣 | 第20页 |
2.1.2 化学试剂 | 第20-21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2.3 物质表征手段 | 第21-22页 |
2.3.1 X 射线衍射物相结构分析(XRD) | 第21-22页 |
2.3.2 X 射线荧光光谱法(XRF) | 第22页 |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物相分析(SEM) | 第22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2.4.1 钒的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2.4.2 磷的测定方法 | 第23页 |
2.5 浸出装置 | 第23-24页 |
2.6 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3 钒渣浸出行为研究 | 第26-37页 |
3.1 钒渣中钒的形态 | 第26-28页 |
3.2 钒渣的钙化焙烧过程 | 第28-29页 |
3.3 浸出液中钒形态 | 第29-32页 |
3.3.1 钒的同多酸化学 | 第30-31页 |
3.3.2 钒的杂多酸化学 | 第31-32页 |
3.4 钒渣浸出热力学 | 第32-34页 |
3.5 V-S-H_2O 体系中的 e-pH 图 | 第34-3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浸出过程工艺优化研究 | 第37-48页 |
4.1 固液比对钒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4.2 酸浸温度对钒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4.3 酸浸酸矿比对钒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39-42页 |
4.4 熟料粒度对钒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4.5 浸出时间对钒浸出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4.6 钒渣浸出模型的推导 | 第44-4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5 洗渣过程工艺优化研究 | 第48-60页 |
5.1 硫酸钙的影响研究 | 第49-51页 |
5.2 不同添加剂强化洗渣过程研究 | 第51-53页 |
5.3 洗渣添加剂 A 最佳用量研究 | 第53-54页 |
5.4 洗渣曲线的绘制 | 第54-56页 |
5.5 洗渣添加剂 A 作用机理研究 | 第56-5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6.1 结论 | 第60页 |
6.2 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