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北部湾城市群行政协调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6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6页
    1.4 对国内外城市群行政协调机制相关研究的总结第16-17页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第17页
    1.6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7-19页
第二章 城市群及行政协调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9-25页
    2.1 相关概念第19-21页
        2.1.1 城市群第19-20页
        2.1.2 北部湾城市群第20页
        2.1.3 行政协调第20-21页
    2.2 城市群理论第21-22页
        2.2.1 都市带理论第21-22页
        2.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第22页
    2.3 行政协调机制理论第22-25页
        2.3.1 竞争合作理论第22-23页
        2.3.2 竞争合作理论对北部湾城市群行政协调的启示第23页
        2.3.3 博弈论第23-24页
        2.3.4 博弈论对北部湾城市群行政协调的启示第24-25页
第三章 北部湾城市群现有行政协调机制分析第25-36页
    3.1 现有行政协调机制的现状第25-27页
        3.1.1 战略层面的协调机制第25-26页
        3.1.2 相关协调机构相继建立第26页
        3.1.3 北部湾城市群的政策法规机制第26-27页
    3.2 现有行政协调机制存在的障碍第27-31页
        3.2.1 产业趋同,过渡竞争第27-29页
        3.2.2 北部湾城市群内一体化程度低第29-30页
        3.2.3 协调机构有效性不强第30-31页
        3.2.4 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第31页
    3.3 现有行政协调机制存在障碍的原因分析第31-36页
        3.3.1 行政区划和城乡分割的障碍第31-32页
        3.3.2 北部湾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程度低第32-33页
        3.3.3 市场机制不完善第33-34页
        3.3.4 协调主体权威缺失第34-36页
第四章 国内外城市群行政协调机制及启示第36-44页
    4.1 国外典型城市群发展中的行政协调机制第36-39页
        4.1.1 美国城市群政府管理协调组织第36-37页
        4.1.2 德国城市群发展中的行政协调第37-39页
        4.1.3 日本城市群的行政协调第39页
    4.2 国外城市群行政协调机制的启示第39-40页
    4.3 国内典型城市群建设中的行政协调第40-44页
        4.3.1 珠三角城市群第40-41页
        4.3.2 长三角城市群——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制度第41-42页
        4.3.3 国内城市群政府行政协调的启示第42-44页
第五章 进一步完善北部湾城市群行政协调机制第44-51页
    5.1 完善北部湾城市群行政协调机制的必要性第44-46页
        5.1.1 实现北部湾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第44页
        5.1.2 实现北部湾城市群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保障第44-45页
        5.1.3 实现国家战略的需要第45-46页
    5.2 完善北部湾城市群行政协调机制的基本原则第46-47页
        5.2.1 共享原则第46页
        5.2.2 合作原则第46-47页
        5.2.3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47页
    5.3 完善北部湾城市群行政协调的对策及思考第47-51页
        5.3.1 打破行政壁垒,建设服务型政府第47-48页
        5.3.2 明确城市定位,合理进行产业分工和布局第48-49页
        5.3.3 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第49-50页
        5.3.4 鼓励行政协调主体多元化第50-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致谢第56-57页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濮阳人行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南宁市党外年轻干部培训项目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