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 文献分析法 | 第10页 |
2、 综合研究法 | 第10页 |
3、 矛盾分析法 | 第10页 |
(四)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五)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1、 创新之处 | 第12页 |
2、 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一、 网络舆情的一般概述 | 第13-20页 |
(一) 网络舆情的内涵 | 第13-14页 |
1、 舆情 | 第13页 |
2、 网络舆情 | 第13-14页 |
(二) 网络舆情的特征 | 第14-16页 |
1、 多元性 | 第14页 |
2、 开放性 | 第14-15页 |
3、 交互性 | 第15页 |
4、 传染性 | 第15-16页 |
(三) 网络舆情对中学生思想的积极影响 | 第16-17页 |
1、 渗透融合 | 第16页 |
2、 宣传引导 | 第16-17页 |
3、 动力激发 | 第17页 |
4、 预测监管 | 第17页 |
(四) 网络舆情对中学生思想的消极影响 | 第17-20页 |
1、 孤独抑郁 | 第18页 |
2、 色情成瘾 | 第18页 |
3、 网络恋情 | 第18-20页 |
二、 网络舆情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 第20-26页 |
(一) 网络舆情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产生原因 | 第20-22页 |
1、 网络舆情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2、 网络舆情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产生原因 | 第21-22页 |
(二) 网络舆情给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 第22-24页 |
1、 网络舆情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 第22-23页 |
2、 网络舆情为学生搭建了新的学习平台,加速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 第23页 |
3、 网络舆情使中学思想政治更具渗透力和影响力 | 第23-24页 |
4、 网络舆情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 | 第24页 |
(三) 网络舆情给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 第24-26页 |
1、 网络舆情挑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 | 第24-25页 |
2、 网络舆情挑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教育内容和方法 | 第25页 |
3、 网络舆情挑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 第25-26页 |
4、 网络舆情挑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能力 | 第26页 |
三、 网络舆情下加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 第26-31页 |
(一) 教育者的角度 | 第26-28页 |
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意识 | 第26-27页 |
2、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道德 | 第27页 |
3、 加强思想政治教师的知识素养 | 第27-28页 |
(二) 受教育者角度 | 第28-29页 |
1、 培养中学生全面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理论素养 | 第28页 |
2、 培养中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 第28-29页 |
3、 重视网络心理教育与咨询,培养中学生的健康心理 | 第29页 |
(三)教育方法、渠道角度 | 第29-31页 |
1、 宣传网络道德,提倡道德自律 | 第29-30页 |
2、 健全规章制度,加快立法进程 | 第30页 |
3、 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并存 | 第30-31页 |
结语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