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层人民调解的社会治理功能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的缘起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4 基本概念与研究主题 | 第13-16页 |
第2章 基层人民调解治理功能的三种类型 | 第16-25页 |
2.1 纠纷解决功能 | 第16-18页 |
2.1.1 解决纠纷 | 第16-17页 |
2.1.2 风险预防 | 第17-18页 |
2.2 政治控制功能 | 第18-21页 |
2.2.1 社会管理 | 第18-20页 |
2.2.2 风险控制 | 第20-21页 |
2.3 文化整合功能 | 第21-23页 |
2.3.1 价值融合 | 第21-22页 |
2.3.2 普法宣传 | 第22-23页 |
2.4 三个功能之间的关系 | 第23-25页 |
第3章 基层人民调解发挥社会治理功能的现实困境 | 第25-32页 |
3.1 纠纷解决功能弱化 | 第25-28页 |
3.1.1 社会转型改变农村调解传统 | 第26-27页 |
3.1.2 组织失范阻碍城市调解功能发挥 | 第27-28页 |
3.2 政治控制功能过于强化 | 第28-30页 |
3.2.1 调解“行政化色彩”过于浓郁 | 第28-29页 |
3.2.2 自治性缺失,权利无以保障 | 第29-30页 |
3.3 文化整合功能的部分失效 | 第30-32页 |
3.3.1 过于依赖人情纽带 | 第30页 |
3.3.2 消蚀法律刚性特征 | 第30-31页 |
3.3.3 “调解为主”到“调判结合” | 第31-32页 |
第4章 提升基层人民调解社会治理功能的意见与建议 | 第32-36页 |
4.1 振兴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 第32-33页 |
4.1.1 推进基层自治建设 | 第32页 |
4.1.2 加强组织规范化建设 | 第32-33页 |
4.2 转变治理理念与工作方式 | 第33-34页 |
4.2.1 积极培育社会自治组织 | 第33-34页 |
4.2.2 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 第34页 |
4.3 解决人民调解制度法治化难题 | 第34-36页 |
4.3.1 平衡人民调解与审判的关系 | 第34-35页 |
4.3.2 优化调解制度的治理功能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