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7-18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页 |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1-22页 |
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2页 |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2.5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 第23页 |
2.6 事项法理论 | 第23-24页 |
2.7 价值法理论 | 第24-25页 |
3 M煤炭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背景及现状 | 第25-37页 |
3.1 煤炭企业生产工艺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第25-26页 |
3.1.1 煤炭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 | 第25-26页 |
3.1.2 煤炭企业生产工艺对环境的影响 | 第26页 |
3.2 M煤炭公司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3.3 M煤炭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 第27-37页 |
3.3.1 M煤炭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 | 第27页 |
3.3.2 M煤炭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 第27-37页 |
4 M煤炭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7-53页 |
4.1 构建M煤炭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的分析框架 | 第37-45页 |
4.1.1 M煤炭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数量分析 | 第37-38页 |
4.1.2 M煤炭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分析 | 第38-45页 |
4.2 M煤炭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 第45-48页 |
4.2.1 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不达标 | 第45-46页 |
4.2.2 历年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数量波动大 | 第46页 |
4.2.3 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内容片面 | 第46-47页 |
4.2.4 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量化不足 | 第47页 |
4.2.5 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连贯性差 | 第47-48页 |
4.2.6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混乱 | 第48页 |
4.3 M煤炭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原因分析 | 第48-53页 |
4.3.1 内部原因分析 | 第49-51页 |
4.3.2 外部原因分析 | 第51-53页 |
5 M煤炭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改善建议 | 第53-70页 |
5.1 明确M煤炭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准则 | 第53-57页 |
5.1.1 M煤炭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 | 第54页 |
5.1.2 M煤炭公司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 | 第54页 |
5.1.3 M煤炭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 第54-55页 |
5.1.4 M煤炭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 | 第55-56页 |
5.1.5 M煤炭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实施细则 | 第56-57页 |
5.2 完善M煤炭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 第57-61页 |
5.2.1 财务类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 | 第57-60页 |
5.2.2 非财务类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 | 第60-61页 |
5.3 构建M煤炭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 | 第61-69页 |
5.3.1 事项法和价值法相结合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必要性 | 第62-63页 |
5.3.2 建立基于事项法的M煤炭公司环境事项信息数据库 | 第63-65页 |
5.3.3 建立基于价值法的M煤炭公司独立环境会计报告 | 第65-69页 |
5.4 加强M煤炭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控制 | 第69-70页 |
6 结论 | 第70-72页 |
6.1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70-71页 |
6.1.1 研究结论 | 第70页 |
6.1.2 研究启示 | 第70-71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1-72页 |
6.2.1 研究不足 | 第71页 |
6.2.2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8页 |
附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