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化能源借壳上市绩效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9-1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1-12页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1页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11-12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2.1.1 企业并购 | 第12页 |
2.1.2 借壳上市 | 第12页 |
2.1.3 借壳上市与IPO的区别 | 第12-13页 |
2.1.4 壳资源与壳公司 | 第13-1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2.2.1 信息与信号理论 | 第14页 |
2.2.2 协同效应理论 | 第14页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4-15页 |
2.2.4 市场势力理论 | 第15页 |
2.2.5 借壳上市绩效的衡量方法 | 第15-16页 |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2.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2.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2.3.3 文献述评 | 第19-21页 |
3 嘉化能源借壳华芳纺织的案例概况 | 第21-28页 |
3.1 交易双方基本情况 | 第21-23页 |
3.1.1 华芳纺织的概况 | 第21-22页 |
3.1.2 嘉化能源的概况 | 第22-23页 |
3.2 借壳上市的动因分析 | 第23-25页 |
3.2.1 拓宽融资渠道 | 第23页 |
3.2.2 IPO受阻曲线上市 | 第23-24页 |
3.2.3 提升公司知名度 | 第24页 |
3.2.4 提升公司价值 | 第24-25页 |
3.3 借壳上市的交易过程及方案 | 第25-28页 |
3.3.1 壳公司的选择 | 第25-26页 |
3.3.2 借壳上市的交易过程 | 第26页 |
3.3.3 借壳上市的交易方案 | 第26-28页 |
4 嘉化能源借壳上市的绩效分析 | 第28-47页 |
4.1 借壳上市的市场绩效分析 | 第28-32页 |
4.1.1 样本数据来源 | 第28页 |
4.1.2 事件日期及时间窗口的确定 | 第28页 |
4.1.3 模型及检验过程设计 | 第28-29页 |
4.1.4 计算过程及分析 | 第29-32页 |
4.2 借壳上市的财务绩效分析 | 第32-42页 |
4.2.1 偿债能力分析 | 第32-35页 |
4.2.2 营运能力分析 | 第35-37页 |
4.2.3 盈利能力分析 | 第37-38页 |
4.2.4 发展能力分析 | 第38-40页 |
4.2.5 业绩承诺完成情况 | 第40-42页 |
4.3 借壳上市的非财务绩效分析 | 第42-47页 |
4.3.1 市场占有率 | 第42-43页 |
4.3.2 研发投入与创新 | 第43-44页 |
4.3.3 社会责任的履行 | 第44-47页 |
5 嘉化能源借壳上市的启示 | 第47-51页 |
5.1 对嘉化能源借壳后进一步提升绩效的建议 | 第47-48页 |
5.1.1 建立长期的发展规划 | 第47页 |
5.1.2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 第47-48页 |
5.1.3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 第48页 |
5.1.4 加强上市后的企业整合 | 第48页 |
5.2 对其他借壳上市公司的启示 | 第48-51页 |
5.2.1 完善借壳上市前期准备工作 | 第48-49页 |
5.2.2 “甄选”壳资源 | 第49页 |
5.2.3 积极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 | 第49-51页 |
6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