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租房退出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绪论 | 第10-14页 |
| 第一章 公租房退出的基本概述 | 第14-27页 |
| 一、公租房的概念及特征 | 第14-17页 |
| (一)公租房的概念 | 第14-15页 |
| (二)公租房的特征 | 第15-17页 |
| 二、公租房退出的历史发展和相关法律规定 | 第17-21页 |
| (一)公租房退出的历史发展 | 第18-19页 |
| (二)公租房退出的相关法律规定 | 第19-21页 |
| 三、公租房退出中的法律关系分析 | 第21-27页 |
| (一)居住权法律关系 | 第21-22页 |
| (二)租赁合同法律关系 | 第22-25页 |
| (三)行政合同法律关系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我国公租房退出监管的相关法学理论基础 | 第27-35页 |
| 一、我国公租房退出监管的法哲学基础 | 第27-29页 |
| 二、我国公租房退出监管的宪法基础 | 第29-31页 |
| 三、我国公租房退出监管的行政法基础 | 第31-33页 |
| 四、我国公租房退出监管的社会法基础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我国公租房退出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35-45页 |
| 一、我国公租房退出监管的现状 | 第35-41页 |
| (一)我国公租房退出的类型 | 第36-38页 |
| (二)我国公租房退出的程序 | 第38-40页 |
| (三)我国公租房退出违法的法律责任 | 第40-41页 |
| 二、我国公租房退出监管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41-45页 |
| (一)立法层次较低,权威性不够 | 第41-42页 |
| (二)立法欠缺科学性,可操作性不强 | 第42-43页 |
| (三)监管主体不明确,权限不清晰 | 第43页 |
|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问责机制 | 第43-44页 |
| (五)司法救济途径缺乏,申诉无门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公租房退出监管的对策思考 | 第45-55页 |
| 一、完善公租房退出监管的行政立法 | 第45-47页 |
| (一)提高立法层次,加强国家立法 | 第45-46页 |
| (二)完善地方立法,统一监管主体 | 第46-47页 |
| 二、提高立法科学性,细化退出监管程序 | 第47-51页 |
| (一)设立科学合理的退出条件 | 第48-49页 |
| (二)具体细化退出程序 | 第49-50页 |
| (三)设立动态调整退出机制 | 第50-51页 |
| 三、建立公租房退出监督问责机制 | 第51-52页 |
| (一)完善公租房退出监管机制 | 第51-52页 |
| (二)明确公租房退出监管的法律责任 | 第52页 |
| 四、完善公租房退出监管配套制度 | 第52-55页 |
| (一)健全公租房退出的奖惩机制 | 第52-53页 |
| (二)完善公租房退出的救济机制 | 第53-55页 |
| 结语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