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新西兰小学的汉语课堂活动设计及其实践研究
附件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1.2.1 课堂活动的定义和分类 | 第14-15页 |
1.2.2 教学设计理论 | 第15页 |
1.2.3 活动教学理论 | 第15-16页 |
1.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6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1 针对新西兰小学汉语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1.3.2 海外汉语课堂活动的相关研究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4.1 问卷调查法 | 第17-18页 |
1.4.2 观察法 | 第18页 |
1.4.3 访谈法 | 第18页 |
1.4.4 归纳与演绎结合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新西兰小学汉语教学现状分析 | 第19-22页 |
2.1 新西兰小学汉语课程的开设情况 | 第19-21页 |
2.1.1 学校概况 | 第19页 |
2.1.2 学生情况 | 第19-20页 |
2.1.3 课程设置 | 第20页 |
2.1.4 课堂形式 | 第20-21页 |
2.1.5 教材情况 | 第21页 |
2.2 新西兰小学汉语教学面临的挑战 | 第21-22页 |
第三章 针对新西兰小学的汉语课堂活动设计 | 第22-36页 |
3.1 课堂活动设计的前期分析 | 第22-28页 |
3.1.1 教学对象的分析 | 第22-23页 |
3.1.2 教学目标的分析 | 第23-24页 |
3.1.3 教学内容的分析 | 第24-28页 |
3.2 课堂活动设计的要素 | 第28-31页 |
3.2.1 课堂活动形式的设计 | 第28-30页 |
3.2.2 课堂活动时间的设计 | 第30页 |
3.2.3 课堂活动资源的设计 | 第30-31页 |
3.2.4 课堂活动评价的设计 | 第31页 |
3.3 课堂活动的设计原则 | 第31-36页 |
3.3.1 目的性原则 | 第32页 |
3.3.2 参与性原则 | 第32-33页 |
3.3.3 针对性原则 | 第33-34页 |
3.3.4 可行性原则 | 第34页 |
3.3.5 有效组织性原则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十二生肖”的课堂活动设计及实践 | 第36-50页 |
4.1 “十二生肖”总体教案 | 第36-37页 |
4.2 “十二生肖”课堂活动的具体实践 | 第37-49页 |
4.2.1 第一课时 | 第37-45页 |
4.2.2 第二课时 | 第45-49页 |
4.3 “十二生肖”的评价反馈 | 第49-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1 | 第53-55页 |
附录2 | 第55-57页 |
附录3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