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贪污贿赂罪论文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2页
第1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概述第12-17页
    1.1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动因和背景第12-14页
        1.1.1 应对新形势下的反腐败工作第12-13页
        1.1.2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影响第13-14页
    1.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入罪的意义第14-17页
        1.2.1 完善了贪污贿赂犯罪法典体系,凸显出法制进步第14-16页
        1.2.2 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接轨,符合国际社会反腐败动向发展趋势第16-17页
第2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构成第17-28页
    2.1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主体第17-20页
    2.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观方面第20-21页
    2.3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观方面第21-25页
        2.3.1 “影响力”含义的界定第21-23页
        2.3.2 “影响力”强弱对定罪构成影响并与相邻罪名进行区分第23-25页
    2.4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体第25-28页
        2.4.1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犯罪客体各种相关学说的认识与介绍第25-26页
        2.4.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犯罪客体诸种学说评析第26-28页
第3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相关罪名的界限第28-31页
    3.1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受贿罪第28-29页
    3.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介绍贿赂罪第29-31页
第4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形态第31-39页
    4.1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共犯形态第31-36页
        4.1.1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立法对受贿犯罪体系的影响和特征比较第31-32页
        4.1.2 以共同受贿故意视角考察该罪共犯第32-33页
        4.1.3 以单方面受贿故意视角考察该罪共犯第33-36页
    4.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停止形态第36-39页
        4.2.1 关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既遂标准的诸种学说第36页
        4.2.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既遂标准的诸种学说评析第36-39页
结论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助银行交易中的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研究
下一篇:格调春天地产项目质量改进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