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悬挂论文

基于MRD的1/4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混合控制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主要符号说明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7页
        1.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3页
        1.1.2 汽车悬架分类及对比第13-16页
        1.1.3 磁流变车辆半主动悬架研究意义第16-17页
    1.2 磁流变液的基本特性及研究进展第17-20页
        1.2.1 磁流变液的组成及其流变特性第17-18页
        1.2.2 磁流变液与电流变液的比较第18-19页
        1.2.3 磁流变液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1.3 MRD在汽车悬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第20-27页
        1.3.1 MRD在车辆悬架中的应用第20-23页
        1.3.2 MRD在座椅悬架中的应用第23-25页
        1.3.3 MRD在其它车辆悬架中的应用第25-27页
    1.4 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的研究进展第27-31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1-35页
第二章 MRD的力学建模第35-64页
    2.1 MRD的工作原理第35-36页
    2.2 MRD的工作模式第36-37页
    2.3 MRD的力学模型第37-52页
        2.3.1 伪静力模型第37页
        2.3.2 参数模型第37-49页
        2.3.3 非参数模型第49-52页
        2.3.4 MRD力学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52页
    2.4 MRD的力学性能测试第52-55页
    2.5 MRD的可调Sigmoid模型第55-60页
        2.5.1 可调Sigmoid模型建立第55-58页
        2.5.2 可调Sigmoid模型的辨识验证第58-60页
    2.6 MRD的两种力学模型对比第60-63页
    2.7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三章 1/4车辆半主动悬架模型的建立及其参数影响分析第64-87页
    3.1 1/4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力学模型第64-65页
    3.2 MRD参数对1/4车辆半主动悬架减振效果的影响分析第65-74页
        3.2.1 MRD的Bingham本构力学模型第66-67页
        3.2.2 MRD参数对阻尼性能的影响分析第67-69页
        3.2.3 MRD参数对减振效果的影响分析第69-73页
        3.2.4 MRD磨损对减振效果的影响分析第73-74页
    3.3 悬架参数对1/4车辆悬架减振效果的影响分析第74-78页
        3.3.1 悬架阻尼对减振效果的影响分析第74-77页
        3.3.2 悬架刚度对减振效果的影响分析第77-78页
    3.4 路面输入对1/4车辆悬架减振效果的影响分析第78-86页
        3.4.1 随机路面输入时域模型的建立第78-80页
        3.4.2 随机路面输入时域模型的验证第80-82页
        3.4.3 行驶车速对减振效果的影响分析第82-84页
        3.4.4 路面不平度对减振效果的影响分析第84-86页
    3.5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四章 磁流变1/4车辆半主动悬架混合阻尼模糊电流控制研究第87-109页
    4.1 天棚阻尼控制策略第87-90页
    4.2 地棚阻尼控制策略第90-93页
    4.3 混合阻尼控制策略第93-95页
    4.4 混合阻尼开关电流半主动控制策略第95-97页
    4.5 混合阻尼模糊电流半主动控制策略第97-103页
    4.6 混合阻尼半主动控制数值仿真分析第103-107页
    4.7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第五章 磁流变1/4车辆半主动悬架HFFPID控制研究第109-127页
    5.1 HFFPID控制器的结构及组成第109-116页
        5.1.1 模糊控制器第109-111页
        5.1.2 Fuzzy-PID控制器第111-115页
        5.1.3 HFFPID控制器第115-116页
    5.2 MRD改进双曲正切模型的逆模型第116-117页
    5.3 HFFPID半主动控制数值仿真分析第117-125页
    5.4 本章小结第125-127页
第六章 总结第127-130页
    6.1 主要工作回顾及创新点第127-128页
    6.2 本课题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地方第128-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9页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9-141页
致谢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齿轮修形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噪声控制研究
下一篇:燃油箱非线性耐压及流固耦合动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