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低温亲核取代合成三枝BODIPY荧光结构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6页
    1.1 概述第15页
    1.2 荧光第15-20页
        1.2.1 荧光产生的理论基础第15-16页
        1.2.2 分子产生荧光必须具备的条件第16-19页
            1.2.2.1 分子结构与荧光的关系第17-19页
            1.2.2.2 外界条件与荧光强弱的关系第19页
        1.2.3 荧光的发现历程第19-20页
    1.3 荧光染料简介第20-22页
        1.3.1 香豆素第20页
        1.3.2 芘类第20-21页
        1.3.3 萘酰亚胺类第21页
        1.3.4 罗丹明和荧光素第21页
        1.3.5 菁染料第21页
        1.3.6 含四吡咯基团的荧光染料第21-22页
        1.3.7 噻嗪和噁嗪类的染料第22页
        1.3.8 稀土配合物类荧光染料第22页
    1.4 BODIPY染料的研究第22-33页
        1.4.1 BODIPY的结构和基本性质第22-23页
        1.4.2 BODIPY类荧光染料的发展历程第23-27页
        1.4.3 BODIPY的基本合成路线第27-29页
        1.4.4 BODIPY类衍生物的合成第29-33页
            1.4.4.1 2, 6 位的修饰第29页
            1.4.4.2 3,5 位上的修饰第29-30页
            1.4.4.3 BODIPY-8 位上的修饰第30-31页
            1.4.4.4 硼原子的取代第31-33页
    1.5 本课题研究基础及研究内容第33-36页
        1.5.1 研究背景第33-35页
        1.5.2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35-36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6-47页
    2.1 实验仪器第36-37页
    2.2 实验药品及试剂第37-38页
    2.3 试剂的处理第38-39页
    2.4 中间体及荧光染料的合成过程第39-45页
        2.4.1 中间体的合成过程第41页
        2.4.2 荧光化合物的合成过程第41-45页
    2.5 摩尔消光系数的测定第45-46页
        2.5.1 溶液的配制第45页
        2.5.2 摩尔消光系数的测定第45-46页
    2.6 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第46-47页
        2.6.1 标样和待测样的配制第46页
        2.6.2 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的测定第46-47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47-68页
    3.1 实验条件的探究第47-56页
        3.1.1 验证二乙胺取代三聚氯氰第三个氯的温度条件第47-48页
        3.1.2 探究二乙胺不取代三聚氯氰第三个氯的温度条件第48-51页
        3.1.3 探究胺类亲核取代三聚氯氰第三个氯的温度条件第51-52页
        3.1.4 探究酚类亲核取代三聚氯氰第三个氯的温度条件第52-55页
        3.1.5 探究其他亲核试剂取代三聚氯氰第三个氯的温度条件第55-56页
    3.2 反应机理和反应活性的影响因素的讨论第56-58页
        3.2.1 反应机理的讨论第56页
        3.2.2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第56-57页
        3.2.3 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第57页
        3.2.4 不同中间体对反应的影响第57-58页
        3.2.5 不同亲核试剂对反应条件的影响第58页
        3.2.6 不同亲核试剂对产率的影响第58页
    3.3 产物结构的分析第58-60页
    3.4 摩尔消光系数第60-62页
        3.4.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第60-61页
        3.4.2 摩尔消光系数 ε 的测定第61-62页
    3.5 荧光量子产率第62-68页
        3.5.1 荧光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分析第63-65页
        3.5.2 实验数据处理第65-68页
            3.5.2.1 参比液荧光素的标准荧光量子产率的计算第65-66页
            3.5.2.2 荧光量子产率的计算第66-68页
第四章 总结和展望第68-69页
    4.1 总结第68页
    4.2 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已完成的学术论文第76-77页
附录第77-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属铜及其氧化物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方形锂空气电池放电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