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金属-空气电池论文

方形锂空气电池放电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目录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锂空气电池的分类及工作原理第11-12页
    1.3 锂空气电池的研究进展第12-15页
        1.3.1 锂空气电池电解液的研究第13-14页
        1.3.2 锂空气电池空气电极研究第14-15页
        1.3.3 锂空气电池催化剂研究第15页
    1.4 锂空气电池的优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第15-17页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以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7-21页
        1.5.1 研究意义第17-19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1-24页
    2.1 主要试剂第21-22页
    2.2 主要仪器第22页
    2.3 物理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2-24页
        2.3.1 X射线衍射(XRD)第22页
        2.3.2 扫面电子显微镜(SEM)第22-23页
        2.3.3 同步热分析(TGA-DSC)第23页
        2.3.4 电化学阻抗谱(EIS)第23页
        2.3.5 BET分析第23页
        2.3.6 放电测试第23-24页
第3章 方形锂空气电池的结构设计及失效分析第24-36页
    3.1 前言第24-25页
    3.2 实验部分第25-26页
        3.2.1 方形软包电池的结构设计第25页
        3.2.2 空气电极的制备第25页
        3.2.3 参比电极制备第25-26页
        3.2.4 电池的装配第26页
        3.2.5 电化学分析第26页
        3.2.6 样品表征第2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6-35页
        3.3.1 压制温度对电池的影响第26-27页
        3.3.2 电池的放电曲线第27-29页
        3.3.3 方形电池失效分析第29-34页
        3.3.4 方形电池重量分布第34页
        3.3.5 方型电池的减重分析第34-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方型锂空气电池的性能改进第36-56页
    4.1 前言第36-37页
    4.2 实验部分第37-39页
        4.2.1 LNCO催化剂的制备第37页
        4.2.2 不同碳载量电极的制备第37-38页
        4.2.3 双孔隙电极的制备第38页
        4.2.4 KB-LNCO空气电极的制备第38页
        4.2.5 电解液的配置第38-39页
        4.2.6 隔膜的改性第3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9-54页
        4.3.1 双孔隙空气电极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第39-45页
        4.3.2 钙钛矿双效催化剂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第45-49页
        4.3.3 电解液的优化第49-53页
        4.3.4 软包电池隔膜改性第53-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作者简介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温亲核取代合成三枝BODIPY荧光结构
下一篇:化学蚀刻法合成Bi2O3-BiOBr和Bi2O3-BiOBr/RGO及光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