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的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 创新点及问题提出 | 第13-14页 |
第一章 预算监督机制法律体系界定及目前立法现状 | 第14-19页 |
第一节 预算监督的法律特征概述 | 第14-17页 |
一、预算的内涵 | 第14页 |
二、预算监督的内涵 | 第14-15页 |
三、预算监督机制法律体系概述 | 第15-16页 |
四、预算监督的立法原则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我国预算监督机制的立法现状 | 第17-19页 |
一、宪法和法律的相关规定 | 第17-18页 |
二、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相关规定 | 第18页 |
三、例举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引发的现实问题 | 第18-19页 |
四、新修订的《预算法》和其他部门法的协同问题 | 第19页 |
第二章 我国预算监督机制的立法体系框架及局限分析 | 第19-31页 |
第一节 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研究 | 第20-24页 |
一、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的历史演变 | 第20-22页 |
二、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问题的实证研究 | 第22-24页 |
第二节 财政转移支付监督管理制度研究 | 第24-26页 |
一、预算转移支付技术层面上的监督 | 第25页 |
二、预算转移支付在财政基本法层面的监督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地方债务监督管理研究 | 第26-31页 |
一、地方政府财政负债的成因 | 第26-27页 |
二、地方政府债务分类 | 第27-28页 |
三、《预算法》的新规约束 | 第28-29页 |
四、地方政府债的分析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域外预算监督法律机制的比较借鉴及对我国新修订的预算法的相关启示 | 第31-35页 |
第一节 美国预算监督法律机制 | 第31-32页 |
第二节日本预算监督法律机制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法国预算监督法律机制 | 第33-34页 |
第四节 对我国新修订的《预算法》的相关启示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我国预算监督机制的立法进一步完善思考 | 第35-43页 |
第一节 预算监督的立法模式选择 | 第35-37页 |
一、联邦制和单一制预算监督模式 | 第35-36页 |
二、国家财政分权的立法模式 | 第36-37页 |
第二节 预算转移支付技术层面上的监督 | 第37-40页 |
一、预算编制审查监督 | 第37-38页 |
二、预算执行监督 | 第38-39页 |
三、预算公开透明监督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我国预算转移支付的监督 | 第40页 |
第四节 我国地方政府债的风险控制研究 | 第40-42页 |
一、地方政府债发行情况分析 | 第40-41页 |
二、地方政府债偿债能力评析 | 第41-42页 |
第五节 我国预算监督机制的综合评述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