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管理新业务战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现状研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和路线 | 第15-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介绍 | 第18-21页 |
2.1 轻资产商业模式 | 第18页 |
2.2 引入资本参与的委托开发管理新业务模式 | 第18-19页 |
2.3 战略管理理论介绍 | 第19页 |
2.4 房地产领域PEST分析法 | 第19页 |
2.5 房地产领域SWOT分析法 | 第19-20页 |
2.6 房地产领域五力分析法 | 第20-21页 |
第3章 新业务模式概况 | 第21-24页 |
3.1 新业务模式的创立背景 | 第21-22页 |
3.2 新业务模式的实施现状 | 第22-24页 |
第4章 新业务模式综合战略环境分析 | 第24-35页 |
4.1 新业务模式的外部环境分析 | 第24-27页 |
4.1.1 新业务的政治与法律环境(P) | 第24-25页 |
4.1.2 新业务的经济环境(E) | 第25-26页 |
4.1.3 新业务的社会文化环境(S) | 第26页 |
4.1.4 新业务的技术环境(T) | 第26-27页 |
4.2 新业务模式波特五力分析 | 第27-31页 |
4.2.1 新业务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 第27-28页 |
4.2.2 新业务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 第28-30页 |
4.2.3 同行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 第30页 |
4.2.4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第30-31页 |
4.2.5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第31页 |
4.3 新业务模式的内部环境分析 | 第31-35页 |
4.3.1 新业务的自身资源 | 第32页 |
4.3.2 新业务的自身能力 | 第32-33页 |
4.3.3 新业务概况与现状 | 第33页 |
4.3.4 新业务的文化内涵 | 第33-35页 |
第5章 新业务模式的SWOT分析 | 第35-50页 |
5.1 SWOT定性分析 | 第35-39页 |
5.1.1 新业务模式的优势 | 第35-36页 |
5.1.2 新业务模式的劣势 | 第36-37页 |
5.1.3 新业务模式的机会 | 第37-39页 |
5.1.4 新业务模式的威胁 | 第39页 |
5.2 SWOT因素系列组合分析 | 第39-41页 |
5.3 外部因素评价(EFE)矩阵的建立 | 第41-44页 |
5.3.1 因素分析 | 第41-42页 |
5.3.2 权重赋值 | 第42页 |
5.3.3 评分 | 第42-43页 |
5.3.4 计算结果 | 第43-44页 |
5.4 内部因素评价(IFE)矩阵的建立 | 第44-46页 |
5.4.1 因素分析 | 第44页 |
5.4.2 权重赋值 | 第44-45页 |
5.4.3 评分 | 第45-46页 |
5.4.4 计算结果 | 第46页 |
5.5 建立矩阵分析结论 | 第46-48页 |
5.6 战略判断 | 第48-50页 |
第6章 专一化战略 | 第50-53页 |
6.1 新业务专一化战略 | 第50-51页 |
6.1.1 专一化战略的适用条件 | 第50页 |
6.1.2 专一化战略的收益体现 | 第50-51页 |
6.1.3 专一化战略的风险注意 | 第51页 |
6.2 新业务发展愿景 | 第51-52页 |
6.3 新业务战略定位 | 第52-53页 |
第7章 战略实施与保障措施 | 第53-59页 |
7.1 新业务战略实施 | 第53-55页 |
7.2 新业务保障措施 | 第55-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