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分析在高师《西方音乐史与鉴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实际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一章 音乐学分析概述 | 第13-20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第13-15页 |
一、音乐分析 | 第13-14页 |
二、音乐分析学 | 第14-15页 |
第二节 音乐学分析 | 第15-20页 |
一、“音乐学分析”概念的产生 | 第15-16页 |
二、“音乐学分析”的发展 | 第16-20页 |
第二章 “西方音乐史与鉴赏”教学研究 | 第20-27页 |
第一节 当代音乐教育发展动向 | 第20-23页 |
一、以“人”为本 | 第20页 |
二、以审美为核心 | 第20-21页 |
三、引入多元文化 | 第21页 |
四、音乐课程改革 | 第21-22页 |
五、融进扩充的音乐素质 | 第22页 |
六、教育改革下的音乐教育新态势 | 第22-23页 |
第二节 高师“西方音乐史与鉴赏”课程教学分析 | 第23-27页 |
一、课程简述 | 第23-24页 |
二、教材选择分析 | 第24-25页 |
三、教学方法分析 | 第25-26页 |
四、对现有教学情况的反思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音乐学分析”的应用 | 第27-36页 |
第一节 “音乐学分析”在教学中的定位和分析对象 | 第27-31页 |
一、“音乐学分析”在教学中的定位 | 第27-28页 |
二、“音乐学分析”在教学中的分析对象 | 第28-31页 |
第二节 高师“西方音乐史与鉴赏”课程优化 | 第31-32页 |
一、教师素质的优化 | 第31页 |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 | 第31-32页 |
三、教学过程的优化 | 第32页 |
四、学习能力的优化 | 第32页 |
五、教学模式的优化 | 第32页 |
第三节 “音乐学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要素分析 | 第32-36页 |
一、结合音乐审美心理的分析 | 第32-33页 |
二、对音乐作品的多维性分析 | 第33-34页 |
三、在横向上的拓展分析 | 第34页 |
四、在历史和现实辨证统一中的分析 | 第34-35页 |
五、在现代释义学下“视界融合”的分析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教学设计范例 | 第36-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