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理论在高速列车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第2章 混沌理论介绍 | 第14-19页 |
2.1 混沌的起源和发展 | 第14-15页 |
2.2 混沌的定义 | 第15-16页 |
2.3 混沌运动的特征 | 第16-17页 |
2.4 状态空间 | 第17-1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相空间重构 | 第19-29页 |
3.1 引言 | 第19页 |
3.2 相空间重构 | 第19-22页 |
3.2.1 相空间表达式 | 第19-20页 |
3.2.2 Takens延时嵌入重构理论 | 第20-21页 |
3.2.3 相空间重构理论 | 第21-22页 |
3.3 延迟时间的选择—平均互信息法 | 第22-25页 |
3.4 嵌入维数的选择—伪最邻近点改进算法 | 第25-2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混沌特征提取 | 第29-46页 |
4.1 关联维数 | 第29-36页 |
4.1.1 关联维数的定义 | 第30页 |
4.1.2 关联维数的计算 | 第30-31页 |
4.1.3 GP算法计算关联维数 | 第31-36页 |
4.2 李雅普诺夫指数 | 第36-45页 |
4.2.1 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指数的定义 | 第37-39页 |
4.2.2 李雅普诺夫指数的理论计算方法 | 第39-40页 |
4.2.3 小数据量法计算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指数 | 第40-4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数据分析与诊断 | 第46-57页 |
5.1 仿真数据介绍 | 第46页 |
5.2 仿真数据时域及频域分析 | 第46-48页 |
5.3 单故障分析 | 第48-53页 |
5.4 渐变故障分析 | 第53-54页 |
5.5 混合故障分析 | 第54-5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页 |
发表学术论文 | 第64页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