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铁基磷化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析氢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0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清洁能源第11-12页
    1.3 氢能第12-15页
        1.3.1 氢能的优点第13页
        1.3.2 当前制氢工艺第13-15页
    1.4 电解水制氢第15-18页
        1.4.1 电解水制氢的原理第15-17页
        1.4.2 电解水制氢的发展历史第17-18页
        1.4.3 电解水制氢的影响因素第18页
    1.5 电化学析氢阴极材料第18-28页
        1.5.1 阴极材料的种类第19-21页
        1.5.2 磷对电化学析氢活性的影响第21-24页
        1.5.3 提高电化学析氢性能的方法第24-25页
        1.5.4 铁基磷化物阴极材料的研究第25-27页
        1.5.5 电化学析氢研究的新趋势第27-28页
    1.6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第28-30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30-37页
    2.1 实验试剂第30页
    2.2 实验仪器第30-31页
    2.3 材料表征方法及原理第31-33页
        2.3.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第31-32页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第32页
        2.3.3 X射线衍射仪(XRD)第32-33页
        2.3.4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第33页
        2.3.5 氮气吸附脱附(比表面吸附仪)第33页
    2.4 电化学析氢测试方法及原理第33-37页
        2.4.1 三电极体系第33-34页
        2.4.2 工作电极的制备第34页
        2.4.3 极化曲线和Tafel斜率第34-36页
        2.4.4 循环伏安曲线(CV)和双电层电容(Cdl)第36页
        2.4.5 循环稳定性测试第36-37页
第三章 中空磷化铁微球的电化学析氢性能研究第37-47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中空磷化铁片球的制备过程第37-38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8-46页
        3.3.1 中空磷化铁微球的制备原理第38页
        3.3.2 前驱产物的XRD及FTIR分析第38-40页
        3.3.3 实验产物的SEM及EDS分析第40-43页
        3.3.4 实验产物的XRD及XPS分析第43-44页
        3.3.5 实验产物的BET分析第44-45页
        3.3.6 实验产物的电化学析氢性能分析第45-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海胆状磷化铁微球的电化学析氢性能研究第47-55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海胆状磷化铁微球的制备过程第47-48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8-54页
        4.3.1 海胆状磷化铁微球的制备原理第48页
        4.3.2 前驱产物的XRD及FTIR分析第48-49页
        4.3.3 实验产物的形貌SEM分析第49-51页
        4.3.4 实验产物的XRD及EDS分析第51-52页
        4.3.5 实验产物的电化学析氢性能研究第52-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中空核壳结构磷化铁纳米球的电化学析氢性能研究第55-66页
    5.1 引言第55页
    5.2 核壳结构磷化铁纳米球的制备过程第55-56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6-65页
        5.3.1 中空核壳结构磷化铁纳米球的制备原理第56-57页
        5.3.2 前驱体的SEM及TEM分析第57-59页
        5.3.3 前驱体的XRD及FTIR分析第59-60页
        5.3.4 磷化产物的SEM及TEM分析第60-61页
        5.3.5 磷化产物的XRD及XPS分析第61-62页
        5.3.6 磷化产物的电化学析氢性能测试第62-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全文总结第66-69页
参考文献第69-77页
致谢第77-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换热网络节点与边重要性研究
下一篇:硫磺装置过程模拟及节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