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论文--少年儿童组织与活动论文

少先队活动的价值取向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9-20页
    一、选题缘由第9-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5页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四、研究方法第16-17页
    五、概念界定第17-20页
第一章 少先队活动的发展概况第20-27页
    一、建国前的少先队活动(1922——1949年)第20-23页
        (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劳动童子团的活动概况第20-21页
        (二)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儿童团的活动概况第21-22页
        (三)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儿童团的活动概况第22页
        (四)解放战争时期儿童团和少先队的活动概况第22-23页
    二、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少先队活动(1949——1976年)第23-25页
        (一)巩固国家政权、恢复建设时期少年儿童队的活动概况第23-24页
        (二)三大改造时期少年先锋队的活动概况第24页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少年先锋队的活动概况第24-25页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小兵”的活动概况第25页
    三、改革开放至今的少先队活动(1978年至今)第25-27页
        (一)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末少年先锋队的活动概况第26页
        (二)21世纪初至今少年先锋队的活动概况第26-27页
第二章 少先队活动的价值取向分析第27-38页
    一、建国前少先队活动的价值取向分析第27-30页
        (一)斗争取向第27-30页
        (二)人本取向第30页
    二、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少先队活动的价值取向分析第30-34页
        (一)斗争取向第31页
        (二)社会服务取向第31-33页
        (三)人本取向第33-34页
    三、改革开放至今少先队活动的价值取向分析第34-38页
        (一)社会服务取向第35页
        (二)人本取向第35-38页
第三章 结论与启示第38-49页
    一、结论第38-44页
        (一)价值取向与社会的发展变迁紧密联系第38-39页
        (二)政治价值取向贯穿少先队活动发展的整个历程第39-40页
        (三)从工具本位的价值取向走向教育本位的价值取向第40-42页
        (四)从单一化的价值取向走向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第42-43页
        (五)从短效取向走向长效取向第43-44页
    二、启示第44-49页
        (一)少先队活动应突出政治引领,促进少年儿童的政治社会化第44-46页
        (二)少先队活动应结合社会现实,实现少年儿童与社会的协同发展第46-47页
        (三)少先队活动应关注核心素养,着力为少年儿童的成长服务第47-48页
        (四)少先队活动应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第48-49页
结语第49-50页
注释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生数学学业成绩分化的研究--以济南市X镇为例
下一篇:小学生课堂失范行为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