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社会危险性的内涵与认定价值 | 第13-18页 |
(一)社会危险性的含义 | 第13-14页 |
(二)社会危险性的特征 | 第14-15页 |
(三)逮捕审查中社会危险性认定的价值 | 第15-18页 |
1.防止逮捕措施的滥用 | 第16-17页 |
2.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 第17-18页 |
二、逮捕审查中社会危险性认定存在的问题 | 第18-23页 |
(一)社会危险性的认定被虚置 | 第18-19页 |
(二)缺乏明确的认定标准 | 第19-21页 |
(三)缺乏统一的认定程序 | 第21-23页 |
三、逮捕审查中社会危险性认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3-26页 |
(一)“构罪即捕”观念的影响 | 第23-24页 |
(二)审查人员人权意识淡薄 | 第24页 |
(三)业务考评机制不科学 | 第24-26页 |
四、解决逮捕审查中社会危险性认定问题的对策 | 第26-35页 |
(一)着力转变“构罪即捕”观念,强化人权保障观念和程序正义理念. | 第26-27页 |
(二)采用科学的认定方法明确认定标准 | 第27-29页 |
(三)统一认定程序,完善认定制度 | 第29-33页 |
1.审查社会危险性证据,完善社会危险性证明制度 | 第29-31页 |
2.评价社会危险性的大小,建立社会危险性评价制度 | 第31页 |
3.听取多方意见,建立听取意见制度 | 第31-33页 |
(四)改进业务考核机制,提高审查人员的业务素质 | 第33-35页 |
1.改进业务考核机制 | 第33-34页 |
2.提高审查人员的业务素质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