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引言 | 第8-19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 第9-15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四、研究对象 | 第16-19页 |
(一)“中部凹陷”和“中部崛起”的区域背景 | 第16-17页 |
(二)调研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17-19页 |
第一章 县域内小学教师编制配置的现状与问题—基于中部地区的调研 | 第19-28页 |
一、县域小学教师编制配置不均衡 | 第19-21页 |
二、县域小学教师编制数量不充足 | 第21-25页 |
(一)采用“大班额”隐藏编制紧张问题 | 第21-23页 |
(二)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缓解编制紧张困境 | 第23-25页 |
三、县域小学教师编制调整不及时 | 第25-26页 |
四、县域小学教师编制配置过程存在的其他突出问题 | 第26-28页 |
(一)附加编制没有完全落实 | 第26-27页 |
(二)现行编制配置方式导致教师老龄化严重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县域内小学教师编制配置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8-39页 |
一、学龄人口变动影响教师编制的有效配置 | 第28-32页 |
(一)生育政策的影响 | 第28-29页 |
(二)人口流动的影响 | 第29-32页 |
二、核定方式不科学增加教师编制配置难度 | 第32-35页 |
(一)我国教师编制标准的历史沿革 | 第32-34页 |
(二)教师编制核定方式不适用于现实需求 | 第34-35页 |
三、管理体制的弊端加剧教师编制配置困境 | 第35-39页 |
(一)小学教育阶段财政体制导致编制经费不足 | 第35-36页 |
(二)小学教育阶段编制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 第36-39页 |
第三章 县域内小学教师编制配置问题的解决建议 | 第39-46页 |
一、解决县域小学教师编制配置问题应遵循的原则 | 第39-40页 |
(一)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原则 | 第39页 |
(二)科学性原则 | 第39-40页 |
二、优化县域小学教师编制配置的几点建议 | 第40-44页 |
(一)明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 第40-41页 |
(二)完善县域教师编制动态配置机制 | 第41-43页 |
(三)设立教师退出机制 | 第43-44页 |
(四)严化编制管理监督过程 | 第44页 |
三、拓宽渠道优化政府职能 | 第44-46页 |
(一)政府购买服务多样化以突破编制限制 | 第44-45页 |
(二)扶持民办教育以补充公办教育的不足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