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导论 | 第11-24页 |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2.1 女性人物形象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2 教科书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1.3.1 教科书 | 第20页 |
1.3.2 母语教科书 | 第20页 |
1.3.3 女性人物形象 | 第20页 |
1.3.4 教科书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 第20-21页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2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2 教科书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与比较的理论框架 | 第24-29页 |
2.1 已有的分析框架 | 第24-26页 |
2.2 本文的分析框架 | 第26-27页 |
2.3 本文的分析统计说明 | 第27-29页 |
3 中国小学母语教科书中女性人物形象的文本分析——以201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 | 第29-42页 |
3.1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简介 | 第29-30页 |
3.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女性人物形象的文本分析 | 第30-42页 |
3.2.1 女性人物形象的数量统计 | 第30-33页 |
3.2.2 女性人物的外在形象分析 | 第33-36页 |
3.2.3 女性人物的内在形象分析 | 第36-42页 |
4 美国小学母语教科书中女性人物形象的文本分析——以2014年麦克劳·希尔公司出版Wonders系列小学英语教科书为例 | 第42-51页 |
4.1 麦克劳·希尔公司出版的Wonders系列小学英语教科书简介 | 第42页 |
4.2 麦克劳·希尔公司出版的Wonders系列小学英语教科书中女性人物形象的文本分析 | 第42-51页 |
4.2.1 女性人物形象的数量统计 | 第43-44页 |
4.2.2 女性人物形象的外在形象分析 | 第44-47页 |
4.2.3 女性人物形象的内在形象分析 | 第47-51页 |
5 两套小学母语教科书中女性人物形象的比较分析 | 第51-58页 |
5.1 女性人物形象的数量比较分析 | 第51-52页 |
5.1.1 故事性课文中女性担当主角的数量比较分析 | 第51页 |
5.1.2 课文中女性人名出现的频率比较分析 | 第51-52页 |
5.2 女性人物形象的外在形象比较分析 | 第52-55页 |
5.2.1 女性人物形象的年龄比较分析 | 第52-53页 |
5.2.2 女性人物形象的国别比较分析 | 第53-54页 |
5.2.3 女性人物形象的职业比较分析 | 第54页 |
5.2.4 女性人物形象的时代比较分析 | 第54-55页 |
5.2.5 女性人物形象的仪容仪表比较分析 | 第55页 |
5.3 女性人物形象的内在形象比较分析 | 第55-58页 |
5.3.1 女性人物形象所蕴含道德品质比较分析 | 第55-57页 |
5.3.2 女性人物形象所蕴含智慧要素比较分析 | 第57-58页 |
6 对改进母语教科书女性人物形象呈现之启示 | 第58-65页 |
6.1 对改进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女性人物形象呈现之启示 | 第58-63页 |
6.1.1 对改进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女性人物数量呈现之启示 | 第58页 |
6.1.2 对改进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女性人物外在形象呈现之启示 | 第58-62页 |
6.1.3 对改就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女性人物内在形象呈现之启示 | 第62-63页 |
6.2 对改进美国小学英语教科书女性人物形象呈现之启示 | 第63-65页 |
6.2.1 对改进美国小学英语教科书女性人物外在形象呈现之启示 | 第63页 |
6.2.2 对改进美国小学英语教科书女性人物内在形象呈现之启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112页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68-69页 |
附录B: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被纳入统计的课文(部分) | 第69-70页 |
附录C: Wonders版小学母语教科书中被纳入统计的课文(部分) | 第70-71页 |
附录D: 人教版教科书中女性人物形象课文图片(节选) | 第71-90页 |
附录E: Wonders版教科书总女性形象课文图片(节选) | 第90-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