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2-14页 |
1 绪论 | 第14-26页 |
1.1 麦胚概述 | 第14-15页 |
1.2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麦胚球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 蛋白质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展及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方法概述 | 第16-19页 |
1.4 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方法进展 | 第19-24页 |
1.4.1 肠道微生物研究方法概述 | 第19-21页 |
1.4.2 肠道微生物代谢物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4.3 肠道微生物-代谢-免疫的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24-26页 |
1.5.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4页 |
1.5.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2 麦胚球蛋白组学分析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6-70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6-27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2.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26页 |
2.1.3 所用软件及数据库 | 第26-27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7-29页 |
2.2.1 技术路线图 | 第27页 |
2.2.2 麦胚球蛋白的提取 | 第27页 |
2.2.3 不同沉淀方式纯化麦胚球蛋白的表征 | 第27-28页 |
2.2.4 麦胚球蛋白的质谱检测 | 第28页 |
2.2.5 麦胚球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8-29页 |
2.2.6 麦胚典型蛋白的功能预测 | 第29页 |
2.2.7 麦胚球蛋白典型蛋白结构预测、可视化及模型检验 | 第29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9-68页 |
2.3.1 不同纯化方式麦胚球蛋白的表征 | 第29-33页 |
2.3.2 麦胚球蛋白鉴定蛋白的偏性分析 | 第33-34页 |
2.3.3 麦胚球蛋白的组学分析 | 第34-37页 |
2.3.4 麦胚球蛋白的GO功能注释结果 | 第37-38页 |
2.3.5 麦胚球蛋白的KEGG信号代谢通路分析 | 第38-39页 |
2.3.6 麦胚球蛋白PPI(蛋白质互作)分析 | 第39-42页 |
2.3.7 麦胚典型蛋白功能预测 | 第42-47页 |
2.3.8 基于Phyre2webportal典型麦胚球蛋白三级结构预测及可视化 | 第47-52页 |
2.3.9 基于Swiss-Model典型麦胚球蛋白结构预测及模型检验 | 第52-6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3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代谢组学技术的麦胚球蛋白对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第70-12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70-74页 |
3.1.1 试验材料与实验动物 | 第70-71页 |
3.1.2 实验设备 | 第71页 |
3.1.3 试验方法 | 第71-74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74-125页 |
3.2.1 麦胚球蛋白纯度和营养学分析 | 第74-75页 |
3.2.2 实验动物血常规指数的分析 | 第75-76页 |
3.2.3 实验动物肝功能、肾功能、血脂指数分析 | 第76-77页 |
3.2.4 不同蛋白干预模型小鼠血液细胞因子和抗体分泌情况 | 第77-78页 |
3.2.5 基于V3-V4区的高通量测序及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第78-91页 |
3.2.6 细胞因子和微生物多样性关联与模型预测分析 | 第91-94页 |
3.2.7 麦胚球蛋白干预模型小鼠肠道微生物COG注释及KEGG代谢通路分析 | 第94-99页 |
3.2.8 模型小鼠肠道微生物代谢轮廓可视化图谱 | 第99-100页 |
3.2.9 基于代谢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肠道内容物代谢物差异分析 | 第100-108页 |
3.2.10 模型小鼠肠道代谢产物的KEGG信号代谢通路分析及可视化 | 第108-117页 |
3.2.11 模型小鼠微生物组和差异代谢产物的Correlation分析 | 第117-123页 |
3.2.12 模型小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差异代谢产物Procrustes分析 | 第123-12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125-128页 |
4 麦胚球蛋白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 | 第128-14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128-132页 |
4.1.1 试验动物与材料 | 第128-129页 |
4.1.2 实验设备 | 第129页 |
4.1.3 试验方法 | 第129-132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132-143页 |
4.2.1 模型小鼠生理状态、体重、与器官指数 | 第132-133页 |
4.2.2 模型小鼠脏器的酶活力分析 | 第133-135页 |
4.2.3 模型小鼠胸腺和脾脏的病理切片分析 | 第135-137页 |
4.2.4 麦胚球蛋白对免疫抑制小鼠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活性能的影响 | 第137-140页 |
4.2.5 麦胚球蛋白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140-141页 |
4.2.6 麦胚球蛋白对免疫抑制小鼠Th1/Th2转录因子T-bet/GATA-3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41-142页 |
4.2.7 麦胚球蛋白对免疫抑制小鼠淋巴细胞凋亡因子Bcl-2/BaxmRNA表达的影响 | 第142-1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143-14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144-147页 |
5.1 结论 | 第144-146页 |
5.2 创新点 | 第146页 |
5.3 展望 | 第146-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6页 |
致谢 | 第156-157页 |
个人简历 | 第157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第157-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