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工程背景介绍 | 第10-11页 |
1.1.2 粉细砂填筑路基的特殊性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粉细砂填料压实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铁路路基K_(30)试验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3.2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粉细砂及其掺配细粒混合填料基本性质试验 | 第19-36页 |
2.1 粉细砂填料基本性质试验 | 第19-26页 |
2.1.1 矿物化学成分试验 | 第19-20页 |
2.1.2 颗粒级配试验 | 第20-22页 |
2.1.3 相对密度试验 | 第22-23页 |
2.1.4 颗粒密度试验 | 第23-24页 |
2.1.5 击实试验 | 第24-26页 |
2.1.6 直剪试验 | 第26页 |
2.2 粉细砂掺配细粒混合填料的基本性质试验 | 第26-34页 |
2.2.1 混合填料制备 | 第26-28页 |
2.2.2 颗粒级配试验 | 第28-30页 |
2.2.3 颗粒分析试验 | 第30-32页 |
2.2.4 颗粒密度试验 | 第32-33页 |
2.2.5 击实试验 | 第33-3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粉细砂路基填料压实技术的室内试验分析 | 第36-64页 |
3.1 模拟压实试验设计 | 第36-37页 |
3.2 冲击式定点压实模型试验 | 第37-47页 |
3.2.1 模型制备及填筑 | 第38-40页 |
3.2.2 模型测试方法 | 第40-42页 |
3.2.3 试验数据及分析 | 第42-47页 |
3.3 步进式移动压实模型试验 | 第47-59页 |
3.3.1 模型制备及填筑 | 第47-48页 |
3.3.2 步进式移动压实方案 | 第48-50页 |
3.3.3 微型载荷板检测试验 | 第50-52页 |
3.3.4 压实后模型填土变形观测 | 第52-57页 |
3.3.5 压实后模型填土干密度测定 | 第57-59页 |
3.4 步进式分层碾压模型试验 | 第59-62页 |
3.4.1 试验方案 | 第59-61页 |
3.4.2 试验数据及分析 | 第61-6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4章 粉细砂填料压实检测的K_(30)试验技术 | 第64-85页 |
4.1 室内单元填土模型的K_(30)试验 | 第64-71页 |
4.1.1 试验装置 | 第64-66页 |
4.1.2 模型试验边界影响分析 | 第66-67页 |
4.1.3 模型填筑 | 第67-68页 |
4.1.4 试验数据及分析 | 第68-71页 |
4.2 边载对K_(30)检测指标的影响 | 第71-78页 |
4.2.1 力学原理 | 第71-73页 |
4.2.2 试验装置 | 第73-74页 |
4.2.3 试验过程 | 第74-75页 |
4.2.4 试验数据及分析 | 第75-78页 |
4.3 环圈侧向约束对K_(30)检测指标的影响 | 第78-84页 |
4.3.1 试验装置 | 第78-79页 |
4.3.2 试验数据及分析 | 第79-8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5章 粉细砂填筑铁路路基的工程建议 | 第85-94页 |
5.1 粉细砂填料路基设计优化 | 第85-86页 |
5.2 粉细砂填料路基施工方案 | 第86-93页 |
5.2.1 施工作业组织 | 第87页 |
5.2.2 机械组合及测试仪器 | 第87-88页 |
5.2.3 施工过程 | 第88-9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结论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01页 |